嗟來之獎學金 - 曾志豪

嗟來之獎學金 - 曾志豪

身為浸會校友,我居然不知道原來有一個叫文匯報獎學金的東西,而且根據介紹,這個文匯報獎學金,是要頒給一些認同該報理念宗旨的人。今年,文匯報中止這個獎學金的頒發,原因是「面試獲推薦學生後,無一理念與該報相同。」
我很好奇,以往是甚麼學生能得到這個獎學金?是甚麼樣的學生才會認同文匯報的辦報理念?一個正常的新聞系學生其實都不可能認同文匯報。
一個正常的香港人,其實都不可能會花錢買文匯報。
所以這個文匯報獎學金其實是否水魚基金,由1987年開始,究竟獎了多少個根本無看文匯報也就無從談得上認同該報理念的學生?今年中止發放,其實是撥亂反正,國家的錢也不能胡亂派錢。老老實實,在雨傘革命之後,如果還有新聞系學生說自己因為認同文匯報理念而得到該報獎學金,實在是一件丟臉的事。
當然,曹操也有知心友,如果時光倒流,我還在浸會新聞系,我一定會申領文匯獎學金。我會這樣回答:「你好,我一直有閱讀貴報的習慣,並且把有價值的文章剪存,我非常認同貴報的辦報理念,特別是貴報前社長李子誦先生的為人,高風亮節,一篇『痛心疾首』的開天窗文章,深刻表達了報人對時局混亂的悲憤,也體現一個有風骨傳媒人對強權的頑抗。這種辦報的理念,才是傳媒人應該把持珍惜。」
雨傘運動發生至今,有不少財主以為有錢大晒,中止向政見不同的學校發放獎學金。或許這能令新聞系學生更明白現時形勢:讀書時以cut獎學金向你施壓,工作時便以cut廣告或者cut傳媒老細的大陸生意作威脅。
為何傳媒人要有風骨?因為不想接受嗟來之錢吃出一身賤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