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俗稱「電子眼」的人工視網膜遙測系統,可令失明人士重見光明。電子眼外形像一般眼鏡,在眼鏡安裝傳送線圈組等裝置,及在失明人士眼球內植入接收線圈組及匹配器等組件,以傳送影像。城市大學電子工程學系改良電子眼的傳輸效能,將接收線圈組由單維改為三維,增加影像覆蓋角度兩倍以上;當眼鏡偏側或滑落鼻樑時仍能看到影像,及可延長電池使用時間,減少人體接收輻射。
單邊眼鏡7萬歐元
電子眼適用於患有視網膜病變病人,如視網膜色素變性疾病及老年性黃斑病變。電子眼的眼鏡傳送線圈組,將影像傳送給植入眼球內接收線圈組及匹配器,內置於視網膜的人工晶片將影像轉換成電子訊號,刺激未損壞的視網膜神經細胞,失明人士也看到影像。美國及歐洲正使用第二代電子眼,每一邊眼鏡約7萬歐元,目前香港沒有人使用電子眼。
城市大學電子工程學系教授鍾樹鴻表示,該系將接收線圈組由單維改為三維,及以多維電能匹配技術作為電力傳輸,令眼鏡覆蓋度增加兩倍以上,第二代電子眼解像度有60像素,如在黑色背景下可看到杯碟等硬物,也可看到前方有人,但分不出男或女。外國正研發第三代電子眼,解像度增至200至1,000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