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微積分 - 左丁山

不讀微積分 - 左丁山

數學大師丘成桐指本港中學生讀微積分嘅人數日少,長久會影響本港之科研能力。左丁山讀中學時係文科生,修普通數學,完全未掂過微積分,入到大學讀經濟系就知死,到讀碩士時,更加為咗高級統計、計量經濟而讀到痛不欲生,老早知道自己唔會成為教授,那似得(後來知道)劉遵義在聖保羅男女讀理科,在史丹福主修物理,兩年就畢業,之後轉到柏克萊讀經濟學博士,易如反掌。過往中學未改制成為DSE之時,理科生會修讀附加數學,認識微積分,入到大學讀理學院、工學院,可以銜接得上。點知改為三三四學制之後,連課程、科目都改埋,好多學校怕公開試成績唔好,只准學生修讀六至七科(即必修中英數通識加兩科至三科選修),於是乎,好多理科生不能選延伸數學(類似過往之附加數學),甚至乎在傳統三科理科物化生之中,只修兩科,最近發表嘅學生退修科目之中,中國歷史、中國文學當然上榜,估唔到嘅係,亦有大量學生退修物理,如果中學理科生唔讀物理,唔讀延伸數學,入大學一定唔可以揀物理系,電子工程、電腦工程以及土木、結構等工程學亦非常勉強,正如丘成桐話齋,香港未來之科研能力大受影響,此乃中學學科改制之遺害也,難怪大學內嘅理工科系,名列前茅嘅學生大部份來自大陸,能入研究院攻讀理工科博士嘅,更多來自大陸!對此現象諸多批評嘅議員(主要來自泛民),請唔好批評大學咁多啦,了解吓本地學生在中學讀邊幾科先啦!
香港學生不喜科研,理科尖子爭住讀醫科、藥劑科、環球商業,文科尖子爭住讀法律,繙譯、心理、新聞,近日與一位教授傾起,先知道好多教授或者係遺傳基因好,佢地嘅子女多數入法學院或醫學院,教授話:「做專業人士,前途收入較有保障喎。」做醫生就係啫,做律師就未必,你估個個律師會成為夏佳理或余若海咩,收入冇保證㗎。教授話近年由港大帶動,不少尖子喜歡讀雙學位,如法律與政治、法律與商管、法律與工程等等,佢就不以為然,佢要女兒專心讀法律,考到律師牌先至係真,其他學位待成為律師後先至講,法律與工程喎,萬一兩頭唔到岸,搵嚟搞咩。英美大律師行嘅香港「分店」請見習律師,最緊要係睇法律學科GPA,理得你有冇讀雙學位。律師S一早就教兒子呢個道理,自港大畢業約十年,已在外國大行賺年薪七位數字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