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持續79日的佔領結束後,由市民建立的佔領區回復繁忙,空氣也清新不再。有環保團體監察清場後各佔領區的空氣質素,發現空氣中的微細懸浮粒子濃度(PM2.5)水平,比起佔領初期大幅高出43%至83%。團體建議改變現時以車為重的交通規劃,建議以步道網絡為核心。
世衞建議微細懸浮粒子濃度全日平均水平為25μg/m3。健康空氣行動前日和昨日派員到三個前佔領區,探測路邊空氣污染數據,再與10月1日佔領時的情況作比較。結果顯示回復通車的金鐘夏慤道和中環紅棉路的微細懸浮粒子濃度比之前高出83.3%。清場後的銅鑼灣,其濃度比之前高出55%,旺角的濃度也比之前高出42.3%,可見三區清場前後空氣質素均變差。
團體促重新規劃交通
健康空氣行動行政總裁鄺芯妍表示逾兩個月的佔領運動,上班族都習慣在夏慤道午膳和散步,讓人反思馬路是否只可以車為重。她指香港規劃師學會曾建議設立德輔道中行人及電車專用區,除可改善空氣質素,也加強社區互動。她促政府重新規劃道路交通,繁忙時段禁止高排放量的車輛進入市區核心地段,劃出專用區讓上班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