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擬每月$30 倡設天眼監察

垃圾徵費擬每月$30 倡設天眼監察

【本報訊】廢物有價,全港230萬住戶最快要在2016年付錢丟垃圾。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提交「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報告書,建議家居用戶每月繳交30至44元廢物處理費。委員會亦建議通過閉路電視監察及派員巡查等措施,避免有人亂丟垃圾逃避責任。
「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社會參與過程」報告昨日正式出爐,委員會主席陳智思指出,市民普遍支持落實廢物按量收費,以經濟誘因鼓勵源頭減廢及推動綠色生活,促進可持續的廢物管理。報告書提出四項關鍵議題,即收費機制、收費計劃的涵蓋範圍、收費水平,以及回收。
收費機制以實行按戶按預繳式專用垃圾袋收費為最終目標,住戶須使用預繳式專用垃圾袋盛載廢物,並棄置於垃圾收集站;但因部份大廈住戶或需要時間就實施收費詳情取得共識,委員會建議設最長三年過渡期容許以整幢樓宇按廢物容量收費,政府應在一年後檢視收費計劃成效。

過渡期最長三年

報告書指出,廢物收費必須配合額外支援措施,包括加強教育和宣傳工作,加快建設有機資源回收中心,增加對回收業的支援措施,進一步擴大生產者責任計劃,以及加强巡查和執法等。
在加強執法方面,委員會建議政府應檢視在有關設施附近裝置閉路電視是否可行,以監視及阻嚇胡亂棄置垃圾的市民。地球之友助理環境事務經理楊凱珊指出,社會上對安裝閉路電視爭議較大,因為涉及居民私隱,「韓國都有利用CCTV監察垃圾站,但係兩地文化唔同,政府應喺推行計劃時清楚交代如何執行」。
楊凱珊續指,如何通過教育宣傳讓公眾接受收費計劃更加重要,「我哋最關注係三年過渡期安排,係唔係真係做到過渡;市民喺過渡期有得揀,如果政府冇配套,冇條件行按戶收費,市民唔會自動由按每幢大廈收費過渡到按戶收費」。她促請政府認真派人落區教導居民適應垃圾收費,改變港人的習慣。
如一切順利,環境局將於下個立法年度向立法會展開諮詢,最快2016年實施。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局方已成立跨部門的工作小組展開相關工作,將盡快整理出計劃的框架方案。政府今年4月已得到七個住宅屋苑的支持,開展了都巿固體廢物收費試點計劃,亦正籌備就鄉郊地方推行相類試點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