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已死這句話從我入行開始就聽到,但我一直都不以為然,始終我還是那一句,有香港人的地方就會有香港電影,就算他如何變,還會是存在着的。但近一年來,港片在香港的票房和合拍片在內地的票房,也讓我覺得香港電影人的未來路是難走的。
2013年是一個港片突然蓬勃的一年,有質素的好電影多得近年罕見,但一過了2013年,情況則大為不同,到現在已經十二月了,能在票房上和口碑上大捷的電影近乎沒有,連小的本土製作也不多,能像上年的小本奇蹟如《狂舞派》、《殭屍》等新導演成功作品也沒有,大電影就更加難以見到,只有《黃金時代》和《一個人的武林》是比較拿得出手的,觀乎內地的反應,這兩部大電影亦近乎全軍覆沒,看內地今年大賣的電影,以五億起標的為數不少,但全都是內地集體回憶的青春成長愛情片或喜劇片,如《同桌的妳》、《小時代》、《後會無期》、《匆匆那年》、《心花路放》等,這些都是香港人無論如何都拍不了的題材,香港能在內地佔一席位的如功夫動作火爆今年近乎全部死掉。
做自己懂做和能做的
香港電影工業以合拍片形式吊鹽水地活着,但這個情況在未來似乎會有很大變化,內地人已不愛看香港人題材,那些沒跟他們接地氣的港產動作和槍戰警匪已然失效,然而香港觀眾亦排斥有內地元素的電影,合拍片兩邊不是人的困境更加劇烈,但投資者亦很難願意製作沒能在內地上映的純本土港產電影,這個情況比過去任何一年都嚴重,香港的製作就越來越難搞,當然還未把內地的審查制度和封殺情況加進去,電影人的自我審查劃清界線,草木皆兵人人自危,令整個圈瘋掉了,有人原型畢露,有人泯滅良知,那種猶如末世的腥風血雨讓我從未試過的不安,有種不寒而慄的感覺。
電影是越來越難拍,生存也越來越難,但當你還喜歡電影這回事就不能氣餒,我從來不知怎樣才能生存,但我知道我自己想拍甚麼,至少我每拍一部電影都有一個很個人的理由,曾經有幾個內地老闆問我為甚麼要拍《全力扣殺》這種運動片,而且還拍得這麼港味,這種片香港不會賣,內地更不會賣,你根本沒必要拍,只是在浪費時間和機會,更甚是若這部片失敗一切便會算在你頭上,你之後的電影投資信心也會動搖!我往椅後一靠,呼出了一口煙「對,沒有必然的理由,但,想做一些自己很想做的事,真的要有理由嗎?越多人取笑的事,可能越應該做!」說這段話,我並不是覺得自己很威,我只是想做一些不被任何事情左右,很沒理由的但卻很有理由的事!既然很多事我們也控制不了,改變不了,那充甚麼大頭鬼,就做一些自己懂做的和能做的,既然面對市場我們兩邊不是人,那不如反過來面對一下自己!反正電影也騙不了人更騙不了自己!
【失敗的Man】
撰文:郭子健
《西遊.降魔篇》12億票房導演,人偶珍藏家。
本欄逢周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