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完全見唔到希望,好絕望呀!」何女士與一對子女現居於葵涌劏房單位,三年前獲單程證來港,便遷入現址居住,今年初業主加租,一加便加兩成。她說港府長遠房策無法為她帶來曙光,不但引入租金管制無望,未來10年公屋建屋量遠遠無法滿足需求,上樓夢勢更難圓。
租金加兩成 無議價空間
何女士居住的唐樓單位,位處大廈頂層八樓。單位一劏三每戶佔70方呎。今年初業主提出加租,每月由2,500元加至3,000元,加幅達兩成,「試過同業主傾平啲,業主好直接咁拒絕,話咁嘅價錢周圍都冇可能租到啦」。她說劏房單位相當搶手,租戶無議價空間,她旁邊一戶因無法承擔加租搬走,隔天已有新租戶遷入,「你一係畀,一係走,租約就快完就係噩夢」。
政府昨日公佈的長遠房策令何女士失望,不但引入租管落空,又未有再增加公屋建屋量。何女士要多等四年才能獲永久居民資格申請公屋,目前公屋輪候冊已累積26萬宗申請,每年公屋建屋量僅2萬間,「數手指計都13年先清晒」,估計至少10年後才可上樓。
關注綜援檢討聯盟成員李大成指,近期劏房租金升幅較私人住宅凌厲,一個70方呎的劏房月租至少3,000元,續租加幅普遍達兩成,認為政府拒引入租金管制會加劇租金升勢。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昨稱不考慮推租管,是考慮業主揀租客或更嚴重,反令租盤減少,又指許多連鎖行為及變化都不可預計,或令市民蒙受弊端。
劏房數目劇增,同時有蔓延新盤趨勢。近年發展商為保銷情,在新盤開則扭盡六壬,盡推劏房式細單位。近年屢創奇則的恒地,在九龍城賈炳達道曉薈,就推出索價逾330萬元、面積僅166方呎的開放式單位;長實大埔鳳園嵐山,亦有面積僅165方呎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