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
佔銅區有時冷清得會令路過市民以為場已清。沒有旺角的火爆衝突場面、金鐘的「暗角打鑊」及藝術氣息、甚至連運輸團體也不在此地申請禁制令,79天的佔領運動,銅鑼灣是連藍絲帶也不「招呼」的平安地。作為採訪銅鑼灣佔領區的「專員」,記者見證着這裏其實沒太多的新聞,只有默默留守的人。就算被遺忘、被嘲為「毒X」,但79天的日與夜,他們依然在這裏。
清場前數日最「風光」
除了佔領初期的熱鬧,銅鑼灣最「風光」的日子,是清場前的數日。那幾天,無數市民終於記起了銅鑼灣,來到最後一個佔領區拿取雨傘紀念品,寫下最後的抗爭話語,「擠迫」二字首次在佔銅區出現。有佔銅者自嘲「我哋終於成為焦點」。其實這裏的風景,一直是日復日的討論會和公民講堂,會有人用689塊布碎,與留守者用一個多月時間,縫出一幅百家布,在清場前一刻,仍然有人在摺紙傘……社區的深耕細作,早在「低調」的佔銅區茁壯成長。
兩個多月的佔領運動,佔銅者被指不思進取,沒有重奪10月中失守的怡和街西行線及軒尼詩道,更自閉在一角。警方兩度清場,也因佔領者沒有反抗,異常順利。但平日吊兒郎當的人,昨卻保持一貫從容臉孔,在被遺忘區留守到最後,被押上警方旅遊巴,說要承擔到底。
記者 伍雅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