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一間日本名牌袋零售商進軍本港,海迪參加其新店開幕。正當店長講解如何分辨真假Chanel時,有一家三口內地人闖進來,粗聲粗氣,不出10分鐘,已買下兩個螢光色Hermès birkin手袋,幾十萬埋單。海迪好奇搭訕,才知原來老豆在東北搞煤礦生意,剛好路過便進來,說幾日在香港已消費過百萬元。
這樣的土豪內地客,近一年在香港買少見少。過夜旅客數量雖仍維持高增長,但他們消費力下跌的趨勢更急。除了打貪、經濟放緩等因素外,似乎有更深一層的結構性原因。
瑞銀早前發表的報告就把數據仔細分析,發現來自非廣東省的旅客人數升幅,原來早在前年開始已明顯回落,去年更銳減至只有單位數升幅,全靠廣東省強勁的旅客數據支撐,整體數字才看似平穩。以現時走勢來看,如果今年非廣東省旅客數目首次出現下跌,海迪亦不會感到意外。
這代表什麼?這說明了香港作為內地土豪「鳩嗚」天堂的地位,似乎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在廣東省「一小時生活圈」內的居民,繼續來港掃面膜和洗頭水。上周Prada(普拉達,1913)在分析員會議上就透露,已留意到香港市場可能出現了根本性的轉變,是否有必要檢討香港作為國際名牌企業戰略性市場的地位,他們正和全世界其他名牌一樣,在「wait and see」。如果明年本港零售,埋單仲有幾個巴仙增長的話,應該算還得神落了。
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