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僅賺3億 市盈率900倍九成股本回報率 大勝蘋果

小米僅賺3億 市盈率900倍
九成股本回報率 大勝蘋果

【本報訊】揚言要成為國際企業的小米,盈利一直是個謎。公司日前因入股A股美的電器,首次公開財務資料。去年營業額高達265.83億元(人民幣.下同),惟純利僅3.47億元,利潤率1.3%,但小米早前成功以高達500億美元(約3,900億港元)估值融資。外界質疑小米能否撐起近900倍市盈率,但同時讚嘆其高達九成的股本回報率。
記者:胡仲邦 馮健鏗 石永樂

易方資本投資總監王華表示,小米純利率雖不理想,加上擴展多條產品線,未來營運成本會大幅增加。不過小米高槓桿策略,令其資產淨值僅得3.95億元,卻產出高達265億元生意,股本回報率(ROE)達87.9%,高於大部份手機廠商,而公司目前以搶市佔率為主,故其經營能力仍可接受。

拓智能家居「行得太快」

中國銀盛資產管理分析員王柏勤亦認為,小米盈利能力較預期為低,並蘊藏私隱及專利危機,而小米夥拍美的進軍智能家居市場是「行得太快」,但他認為市場一直最看重小米龐大的大數據處理量、創辦人雷軍執行能力等,故估值400億至500億美元也非天方夜譚。
2010年由雷軍創立的小米,四年來的發展一直充滿爭議,其中其產品及營銷手法更多次被指抄襲蘋果。例如最新推出的「小米手機4」,外型及設計風格與蘋果iPhone 5系列高度相似,而小米平板及小米盒子等,亦被指外型及宣傳手法抄襲蘋果。小米向蘋果「參考」,但青出於藍,去年估值市盈率886倍,蘋果只得17.4倍;小米ROE達87.9%,完勝蘋果的28.6%。
不過,小米去年純利率1.3%遠低於蘋果同期的21.3%,分析員估計,是小米售價太低所致。
小米不重視專利有迹可尋,其國際部副總裁Hugo Barra早前接受本報訪問時,曾直斥專利制度拖慢行業創新,認為整個行業浪費太多時間和資源迴避專利,而外界普遍不了解專利制度的迂腐。

【手機設計相近】
小米最新推出的旗艦手機「小米手機4」(右圖),邊框用不銹鋼覆蓋,被批評其外型及設計均模仿iPhone 4及iPhone 5系列;至於其操作系統MIUI,應用程式的排列方法與部份功能均與蘋果iOS相若。

愛立信控告侵權申禁售

然而,小米最近嘗到輕視專利的惡果。愛立信在印度控告小米侵權及禁售一事亦繼續發酵。內地傳媒報道引述愛立信指,小米在哪裏侵犯愛立信專利,都會保留日後起訴的權利。有分析指出,愛立信選擇在印度出手,是因為當地是小米表現最好的海外市場,亦對其他東南亞市場具示範效應。
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未來小米須交專利費用,其成本會更高,並預期小米若繼續發展,必須強化研發投資、購買專利及投資供應鏈等,惟這些項目均須作出巨額投資,且短時間內難以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