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兌換人幣熱潮降溫

港兌換人幣熱潮降溫

【本報訊】港人獲撤銷2萬元(人民幣.下同)兌換上限,今日剛好滿月,銀行界謂,因放寬帶來的一次性兌換及存款激增效應,在新措施啟動後的首兩周已經呈現,隨後兩周則漸趨平穩。短期內人幣滙率橫行,下一輪若再出現兌換熱潮,料需留待本地散戶對A股熟悉度提升增加「落場」程度、及本地推出更多元化人幣產品為止。
恒生銀行(011)執行董事馮孝忠相信,要大量兌換人幣的需求,在措施啟動後的首個月已大致反映,而人幣滙率強弱,對散戶兌換人幣興趣有直接影響,鑑於短期內人幣滙率趨向橫行,內地減息而美國存在加息機會,故在兩者息差收窄影響下,未來一段時間,人幣兌換需求缺乏爆升動力,直到散戶對A股市場熟習度提高並增加參與為止。
另一投資界主管亦指,大部份本地散戶以至分析專家,對A股市場認識不深,只停留在炒A、H股股價收窄層面上,忽略了發掘單在內地掛牌的優質A股,可說錯過了這一潮A股升浪,及驅動離岸業務持續上升的機遇。

首兩周兌換急增

上海商業銀行產品拓展部主管陳志偉透露,該行人幣日均兌換金額及客量,較撤限前增加近3至4倍,最大單一兌換額約1,000萬元,客戶除投入定期存款外,不少購買人幣計價基金,令銷售對其人幣整體業務佔比由10%升至20%,惟因市場預期未來人行或續會減息,個別客戶已將人幣轉回港元。
花旗香港指出,上限放寬後,該行兌換人幣的平均金額為往日之9倍,客戶平均兌換額約13萬元。
永隆銀行助理總經理及零售銀行部主管鍾少權表示,撤限後首兩周人幣兌換量急速增加,但其後增幅減少。除定存外,產品如結構性存款及基金僅詢問居多,與人幣兌換量未成正比,估計是投資者衡量風險後的保守決定。
大新銀行(2356)產品及市務部主管鄧子健同意,首兩周人幣兌換明顯較放寬前增多,之後兩周趨穩,期間除人幣定存外,人幣保單、投資產品等查詢及購買,亦見增多。

【市民心聲】

不知兌換撤限

蔡先生:「我唔清楚兌換上限撤銷,只係早前有銀行職員話我知,做人民幣定存有高息,咁我就兌咗50萬做人仔定存,我唔記得存期幾長,年息幾多,總之就可以穩定收息……我無參與滬港通,唔識投資A股,𠵱家都仲係買中資銀行股當係長線投資咋!」

蔡先生

鬆綁方便散客

鄧先生:「放寬每日兌換限制當然係好事,有需要時都可以經銀行做大額兌換,的確會方便我哋啲零售散客,不過目前我就未試過囉!因為我無特別需要兌大額人民幣……只係間唔中要滙少少錢畀住喺內地嘅家人。」

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