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和理非不再有市場(時事評論員 黃世澤) - 黃世澤

如果和理非不再有市場
(時事評論員 黃世澤) - 黃世澤

學聯副秘書長岑敖暉在金鐘清場後,於電台上表示,日後不排除有人搞武裝抗爭。相信不少香港人都以為岑敖暉在講笑話,因為自一九六七年中共於香港搞暴動,曾經搞過「新界戰鬥行動組」一類武裝組織後,由於港人普遍缺乏軍事經驗,又何來搞武裝抗爭的可能性?
只不過,縱觀歷史,岑敖暉所講並非笑話,亦非煽動市民搞武裝抗爭,而是客觀歷史規律,不為主觀意志所能轉移。由愛爾蘭人爭取自治到搞獨立的歷史參照香港的情況,就知岑所言非虛。
愛爾蘭於1916年爆發復活節起義(Easter Rising)前,愛爾蘭一直爭取的並非脫離英國獨立建國,而是爭取自治(Home Rule)。由前保守黨員Isaac Butt於1870年成立自治政府協會(Home Government Association)開始,愛爾蘭地區的大部份下議院國會議席都由主張議會抗爭的自治派勝出,甚至曾經有愛爾蘭的自治派成員在英格蘭利物浦的國會議席獲勝,自治派由壓力團體,到組織愛爾蘭人議會黨(Irish Parliamentary Party),和平、理性、非暴力的議會路線,曾幾何時是愛爾蘭人的首選。
倫敦亦曾經嘗試立法去回應愛爾蘭人的自治訴求,1886年、1893年和1912年都曾經在國會提出愛爾蘭自治法案(Irish Home Rule Bill),但多次都因未能得上下議院取得共識通過,或因戰爭未能付諸實施。愛爾蘭人已經十分不耐煩,1913年出現愛爾蘭義勇軍(Irish Volunteers),1916年爆發復活節起義,1918年英國國會大選中,愛爾蘭天主教徒為主的地區(亦即今天大部份愛爾蘭共和國疆土)的下議院議席,都由愛爾蘭共和軍政治組織新芬黨(Sinn Fein)贏得,愛爾蘭人議會黨輸得一敗塗地。接着就由於新芬黨國會議員拒絕赴倫敦就任議員,留在都柏林宣佈自成獨立國會,愛爾蘭獨立戰爭亦接着爆發至1921年英國和愛爾蘭簽署《英愛條約》(Anglo-Irish Treaty),成立愛爾蘭自由邦(Irish Free State)為止。
政府拒絕在普選上讓步,不單宣佈泛民政治死刑,而且香港政治抗爭的激進化程度將會幾何級數上升。愛爾蘭自1858年已經有愛爾蘭共和兄弟會(Irish Republican Brotherhood)的武裝組織搞激進抗爭,但愛爾蘭全國反英運動武裝化的主張卻是1912年第三次愛爾蘭自治法案無法實施後才得到廣泛支持。由愛爾蘭的例子來看,岑敖暉所講的抗爭激進化不單不是笑話,而且支持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泛民被判政治死刑的話,取而代之的人根本不會與政府談判,屆時香港肯定會亂得無日無之。政府在金鐘清場只是飲鳩止渴,真正落實真普選,才是避免香港政治走向激進化的正本清源之道。

黃世澤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