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潮語」,就是即食快餐,沒什麼文化或文法,圖個「快」、「趣」。這是一個「等不及」的時代,看雨傘運動的學生代表發言,口齒伶俐,個個快咀,赤誠奮勇,想到就做(謝謝雨傘人)。科技發達網絡上所有物事爭分奪秒──有人說他們改進了已沒初期那麼急了,可見已成長。稍頓、再思,是前人智慧。留力,We Will Be Back。
中港台潮語,也是急速地把一大堆詞給簡化達意就算,如離地、警犬、觀音、水母、木油、果醬、小凸槌、勁怒喪爆、愛老虎油(I Love You)、新蚊連啵、和理非非(和平理性非暴力非粗口)、不明覺厲(雖然不明你說了什麼但覺得很厲害)、喜大普奔(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
內地小友T轉段子:「大學時,宿舍裏有個免費座機,一屌絲舍友天天給女朋友打電話聊天,一聊就半夜,吵得大家睡不着。有一天我們偷偷把電話綫剪了,結果他還是聊到半夜。當晚我們久久不能入眠……人艱不拆呀。」──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若說青春潮語但求快趣會心,只流行一時,則「人艱不拆」最體諒、窩心,而且有份世故情義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