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得來不易的亞運金牌,為港隊力保體院「精英」之名,但背後卻隱藏青黃不接的危機。亞運後雖有「石仔效應」,但這位港隊領軍人物卻指後輩決心未夠,擔心全職道路後繼無人。
時下年輕人三心兩意,打機、上網無時停,石仔的體操路卻早在6歲時奠下基礎。憶起童年,他笑言:「細個時常亂跑亂跳,最愛在家中倒立,後來在家附近參加體操班,半年後便在港隊選拔中獲選入隊。」把精力都用到軟墊上苦練,修心養性的石仔似找到一生最愛,中四讀畢首年「334」課程,便毅然投身全職運動員行列,北上修行。
一練近5年,石仔終獲亞運金牌作回報,但眼見後輩決心不足,不禁嘆一口氣:「近年的確多了小朋友練體操,但真正有意全身投入訓練的卻不多。相反女隊新血較多,情況較為樂觀。有時我會擔心,體操界是否又要多等10年,才能再有接班人出現。」
年僅23歲卻已是大師兄,放眼奧運的石仔自然寄望接班人的出現,他稱:「現時97年後出生的港青約有6、7人,並非一定後繼無人,但要做出成績,必須肯下苦功,有不斷追求完美的心態。希望年輕一代可盡快認清前路,甚至考慮北上集訓捱苦,也許真的能夠逼出潛能。」
識睇,一定係睇足英台【英波Live】:
http://soccer.appledaily.com
http://bit.ly/engball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