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小虎近來情緒穩定了很多,脾氣較前溫和,與其他人相處融洽,亦有參與小組訓練,表現不錯,專注合作。完成藥物調校後,相信小虎很快便可出院回家!」
「姑娘,你看錯了,我最明白小虎的脾性,他很頑劣,隨時因不滿或不合心意而發脾氣,嚴重起來更會打人、掟東西!過往也曾打傷一位同學!」
「虎媽,放心吧!他真的好轉了、穩定了!昔日,那些挑戰行為已沒有出現……」
「姑娘,我說他不穩定就不穩定,你毋須多說,我覺得小虎仍需接受治療,不能出院!」虎媽說話時語調強硬,面露不悅。每次與虎媽談論小虎的情況時,她都一如既往,堅持己見,必然作出這樣的回應。
冀兒子得到最好照料
經過多番接觸,漸漸與虎媽熟稔起來。一次傾談間,虎媽終於道出為何老是說着小虎情況不如理想、絕對不能出院的因由。原來虎媽覺得小虎在醫院裏可以得到悉心的照顧及最有效的治療,她對醫護團隊的信賴,令她很放心地讓小虎留在醫院。虎媽也表示自己年事已高,對她來說,照顧智障並有行為問題的兒子感到十分吃力,事事不從心,恐怕自己未能給予兒子最好、最合適的照料。所以惟有堅持小虎繼續住院,她才覺得安心。
康復及離開醫院是每位病人和家屬最渴望的事情,難道身為媽媽卻不想與兒子共敍天倫?小虎媽看似橫蠻無理,但卻道出了一位媽媽對兒子的愛。
逢周一刊出
撰文:青山醫院智障精神科資深護師陳曼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