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
中央對醫藥市場繼續推行改革,包括研究於明年取消政府為藥品定價、修改政府醫療保險報銷機制、及於網上銷售處方藥等。有大型醫藥股管理層(甲藥商)分析,建議中的措施有利內地中價藥商,對於進口貴價藥的外資藥商打擊較大。
記者:周燕芬
甲藥商介紹,中央擬修改對醫療保險藥物的報銷機制,由以往按藥價某比例作報銷,改為定價報銷。「例如進口自主研發藥零售價100元,首次仿製藥售80元,普及仿製藥售40至70元;以往醫療保險可報銷藥價70%,但日後或劃一為50元,貴價藥可供報銷的實質金額或會減少,部份消費者或會轉向購買中價藥。」她指進口自主研發藥物一直不受價格限制,售價較內地仿製藥可以貴上10倍。新修訂擬對藥品中同一化合物以定價報銷。另一藥股管理層(乙藥商)亦表示,正關注醫保報銷額度訂立水平,才能評估對企業影響程度。
藥物朝向市場化定價
醫藥市場亦是內地明年價格改革另一重點板塊。中央正研究對醫保目錄、基本藥物目錄、精神病、麻醉藥、含毒性藥、及計劃生育等2,700種藥物,取消政府定價,改由市場主導定價,約佔藥品市場23%。業界料新政策最快也要明年下半年實施。
有藥業人士便抱怨,近年來工資原材料生產成本逼近甚至超過售價,在政府定價限制下,許多經典廉價藥紛紛從百姓視線中消失。甲藥商認為,日後藥價一旦全都朝向市場化定價,藥商定價可以合理一些,消費者可以根據品質、品牌和價格自行決定選擇,推動行業公平競爭。第一上海証券分析師藍宇預期,這會加速行業優勝劣汰的步伐,例如以往已定價的藥品如何處理則有待解決。
網上銷售實施日期難料
中央也研究網上銷售處方藥。甲藥商認為難估計何時落實推行,以往網上銷售非處方藥和保健品,也出現假冒違規問題,如何確保網上藥物真實性,監督其質量安全,物流運輸渠道防污染等問題有待處理。他認為口服處方藥相對較易網上銷售,注射劑處方藥則較困難。
乙藥商則預期短期影響不大,因為這些處方藥仍然需要專業人士診斷後才能開出處方藥予病人;除非是一些具有品牌獲病人了解的藥物,網上銷售優勢會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