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院管理局2013/14外科手術成效監察計劃錄得,北區醫院緊急手術粗死亡率約9.3%,是表現最差的醫院。據悉,過去4年北區醫院緊急手術數目增加約16%,人手不足令部份病人或延遲做緊急手術,增加死亡風險。院方計劃下月起安排副顧問醫生由在醫院外候召改為留院候召,協助做手術或收症,及減少非緊急手術及大腸鏡檢查節數。
擬安排副顧問醫生留院候召
據悉,近年北區醫院緊急手術數目增加,13/14年度進行430宗緊急手術,較09/10年度的370宗增加約16%,但外科醫生維持約25人。13/14年度外科手術成效監察計劃錄得北區醫院緊急手術表現最差,有約40宗死亡個案,粗死亡率(未調整病人本身風險)約9.3%,較12/13年度醫管局整體緊急手術粗死亡率7.7%高。
據悉,醫管局分析死亡個案發現涉及數個問題,包括夜間醫生較少,若要做緊急手術,未必有足夠人手即時診斷新症入院病人是否需做手術,不排除因而延遲部份病人做手術。分析又發現溝通問題,部份情況下初級醫生或專科醫生決定為病人做手術前,未有諮詢副顧問醫生的意見。
據悉,院方為改善緊急手術死亡率,計劃下月起安排副顧問醫生由在醫院外候召改為留院候召,協助做手術或收症,以增加人手。因副顧問醫生通宵候召後,翌日可獲半日補假,人手緊絀下院方計劃減少非緊急手術及大腸癌檢查節數,及聘請兼職醫生頂更於專科門診應診。非緊急手術及大腸癌檢查輪候時間相信會延長。
有醫生表示,大醫院夜間當值醫生多,可安排醫生分別專責做手術及收症;但北區醫院人手不足,夜間當值醫生難以同時兼顧做手術及收症,「唔可以科學性判斷病人係唔係遲咗做手術而死,但永遠越早做越好」。他認為醫院應增聘人手,但目前未接獲相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