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傘」字,有5個「人」。有傘,就會聚人。獨自也好,成雙成仨都好,總能構成一幀美麗的傘聚圖。2007年末,散了;2014年末,又聚了,兩屆F1冠軍艾朗素回到麥拿侖這一把大傘裏。發佈會後,百聊之中,留意到一張超有意思的「散聚圖」。
圖如傘字,有5個人,一字型排開由左至右是:本田賽車主管新井康久、喜獲續約的畢頓、明年降為測試及後備車手的麥古臣、然後是艾朗素、最右是麥拿侖主席兼行政總裁丹尼斯。中國畫裏,有工筆和意筆之分,驟眼一看,這幀散聚圖頗有工筆畫的格局,井井有條,容易入眼:麥拿侖與本田車隊管理層各據一方,3位車手置中,為示公平,兩位世界冠軍分站麥古臣兩旁……驀地一想,這也是意筆呢。
也許是偏見,總覺得麥拿侖近年的企業文化比較強勢,旗下車手相對被塑為只是一部份,例如畢頓需待至日前才知曉其命運,傳聞其簽約車手也需要連帶擔任車隊某某贊助商的代言人,私人贊助空間較少等。曾在強勢企業擔任傳訊崗位者皆知,周年發佈是大事,所發佈照片也是大事,所以「誰站那」當然是大事。正如共產開會圖一樣,這幀散聚圖絕對可以被解讀。
筆者愚見,麥古臣被置中,說明他不是傘中的「人」。在麥拿侖大「人」下,本田人但丹尼斯不愛的畢頓靠左,丹尼斯和同屬強人系的艾朗素靠右,丹尼斯愛將麥古臣則是那個重要的「十」。公道一點,麥拿侖以往也同時發佈後備車手。但自6歲已跟隨麥拿侖的Vandoorne等仍是後備也是事實,為何圖中只有麥古臣呢?畫畫的人不寫字,畫畫的人畫字。看來,畫此散聚圖的人畫工精深。畢頓加油,只要你不枯,也就不會散。
陳恩能
(丹尼爾)體育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