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粵劇工作舍那台在高山新翼的另類音樂會,演兩晚我看了兩晚,興奮度之高和香港舞蹈團的《風雲》不相伯仲──後者今天文化中心還有兩場,整體舞蹈員的精彩和視覺效果的奇特,連非漫畫迷也開心到拍爛手掌,關心本地優質創作的讀者請勿錯過。當然,胡恩威導演、何秀萍聯合編劇的《紅玫瑰與白玫瑰》亦是一台好戲,再加上雲翔電影《遊》,這次香港之旅收穫真豐富。
第一晚在高山劇場遇見石琪先生,後來他在專欄說我「很讚賞,認為是唐滌生逝世五十五周年的最佳紀念,集中表現出這位編撰奇才的曲詞之美」,確實冇花冇假,串燒式清唱由適量的舞台調度呈現,觀眾可以聚精會神欣賞唐先生心血,較冷門的《西施》和《萬世流芳張玉喬》固然令人眼前一亮,耳熟能詳的戲寶經過抽離處理,許多時候也帶來新鮮閱讀角度。譬如,《帝女花》聽過成千上萬次,卻從沒留意長平公主那句哀怨淒厲的「風雨經年尚帶黃」,原來可以借來形容我鹹鹹濕濕的寫作生涯,坐在嶄新的劇場猛然醒覺,忍不住噗嗤一笑。不過石琪指「節目全名真是藕斷絲連,懷舊而又新奇」,我卻完全不敢苟同,只覺得《香夭.生死相許蝴蝶夢 ──唐滌生詞話:自由色粵曲演唱會》這名字累贅得來莫名其妙,百貨中百客的一網打盡策略,實際上有倒米反效果,食字的「自由色」尤其矯揉造作,幸好動身赴土瓜灣之前未曾得悉,否則隨時改變主意打退堂鼓。幾近三小時的演出,也嫌堆砌得太滿坑滿谷,如果能削減一些,成績應該更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