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然一笑︰休憩地 - 莫樹錦

醫然一笑︰休憩地 - 莫樹錦

初冬剛至,地上隱約可見雪痕。走過千百里路,人累了牲畜也累了,長老們見此地平坦,碧綠河水送來肥沃土地之餘更有鳥獸可捕,便對群眾說:「讓此地成為休憩地,直到我們回歸以色列前這裏便是家。」
公元九世紀,一群流離的猶太人在波蘭落地生根,他們稱此地為Polin,是Yiddish(註)休憩地之意(不要誤會,Polin跟Poland全無關係,Poland原名是Polska)。雖說是休憩地,但始終寄人籬下,本土人從開始便視他們為外來人,信仰不同習俗不同外貌當然也不同,只是猶太人勤奮亦精通經商之道,本地貴族覺得他們有可取之處便允許他們留下,只是數百年來猶太人不斷受到欺負,例如只准許在城外居住,惟在市集日才可入城經商;又例如貴族使費用多了便專向猶太人徵收高稅。
到了十三世紀中,沒有根的猶太人仍在這沃土上打滾,人口也逐漸增長,據歷史學家Jan Dlugosz的記載,那時波蘭國度最美麗女子是猶太裔的Esther,國王當然要娶她為妻並跟她育有兩子女,從此國王便恩准猶太人分享本土人民的權利和自由,正正式式地成為了波蘭猶太人(Polish Jews),人數增長迅速,到了1939年,波蘭已有350萬猶太人,超過總人口百分之十。
隨着二次世界大戰降臨,波蘭淪陷。希特拉憎恨猶太人,全波蘭猶太人被送到華沙的Ghettos裏生活,地方狹窄、物資不足、衞生環境更不堪一提,但這些只是前奏,隨着而來是死亡集中營,數以百萬計的猶太人在毒氣室裏送命,成為歷史上最殘暴的種族屠殺,到了今天波蘭猶太人不足二萬。
一千年前是休憩地,一千年後只見到一堆又一堆的猶太人屍體被燒作灰土。一人的野心,千百人的盲從跟隨,把個人仇恨化作系統性仇恨。這便是戰爭的最佳燃料,也就是最具威力的武器,波蘭猶太人的千年基業也因此而消失於地球上。
香港百年基業看來穩健,猶如1939年的波蘭猶太人也過着安樂日子,但當仇恨蜂擁而至,最穩固城牆也抵擋不着。唯一方法是不允許仇恨蔓延,不要盲從地追隨仇恨,更千萬不要把休憩地化作棺材地。
註:Yiddish是流亡中歐及東歐的猶太人使用的語言

莫樹錦
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