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博格:大學讀甚麼? - 吳志森

父女博格:大學讀甚麼? - 吳志森

穎:
今年期終考試好像比較順利,雖然不時聽到你大呼小叫說不想溫習、如何辛苦,但聲浪及頻率都減少了,沒那麼擾人,說明你已長大,較懂得面對困難,找到適應及解決的辦法。
還有約一年時間,你就要面對中學文憑試DSE,是你人生的一個關卡。老爸當然明白香港教育制度的弊病,但DSE這個必經之惡,無論如何也必須面對,過了這一關,就可以海闊天空。你羨慕家姐可以選擇喜愛的科目、參加不同活動,用心考好這個試,願望就可實現。 考試前,你到過幾間大學的資訊日,聽講座、看資料,了解不同學系,有甚麼「心水」?仍然拿不定主意?記得中四選科前後,我和媽咪與你的班主任見面,他問你打算大學讀甚麼學系,我們一時答不上來。因為你沒有表達任何傾向,而我們也一向自由放任,大學讀的學系、將來做的職業,從沒對你作任何指引。
穎,你也知道,老爸一向認為,大學並非職業訓練所,讀的學系與做的職業不一定有關。享受追求學問、學習與人相處、參加學生組織、策劃執行活動、豐富人生知識、建立完整人格……這些都是老爸在大學裏得到的最寶貴的東西,到今天仍然受用。事隔三十年,大學仍發揮着這樣的作用。話雖如此,但這並不表示讀甚麼系都一樣,跟你的興趣、專長、傾向密切相關。入了大學,發現不適合還可以轉系,但總是一種折騰,浪費時間和精力。衡量各種因素,深思熟慮決定,才是成熟的表現。
你和家姐的共同毛病,就是對大小事情遲遲無法決定,長大了,總有離巢遠飛的一天,要自己拿主意了。老爸

Dad:
其實,每次去完大學資訊日,都不知道自己得着了多少。可能是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有甚麼要問負責介紹的學生。加上不同學系的收生分數是怎樣計算的,我仍是一頭霧水,就算知道那個學系平均收多少分的學生,我腦裏還是有一大堆解決不了的問號。
不只是問你們,由中四開始到今天中五,班主任都經常問我:大學究竟想念甚麼?中四的時候完全答不上來,到現在,已把想讀的大概收窄至幾個學系,可是我還是對大學選甚麼系很陌生。這學系收幾分的啊?好像也收得不低……那間大學的某學系跟另外一間大學的有啥不同啊?吓,我不知道啦……以上都是我跟朋友的真實對話。
總括來說,現在還是有點混亂。Wing

Profile:

傳媒人,關心時事,更關心兩個寶貝女兒的成長。
怡:大學生,探索人生,容易滿足。穎:中學生,愛完美,對生活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