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年尾,是社交活動最頻繁的時候,聖誕、新年派對一個接一個。家長幫孩子悉心打扮,也別忘記提醒他們要舉止得體,學習握手也能建立他們的自信。
撰文:黎佩詩
攝影:梁志永
講禮儀,當然要找專家。法式童裝店Petit Bazaar早前就舉辦「兒童派對禮儀」講座,由禮儀學坊創辦人Bernice Lee擔任講者。她擁有美國耶魯大學社會學學士及康奈爾大學勞工關係學碩士學位,是香港首位獲得美國The Etiquette and Leadership Institute(禮儀及領袖學院)專業認證的禮儀導師。對她來說,禮儀不僅是個人的修養,也是學習善待別人的藝術。
Bernice強調,孩子應從小學習禮儀之道,因對其成長及前途影響深遠。據哈佛大學、卡內基基金會及史丹福研究學院的研究顯示,一個人將來的成就,有85%是取決於社交技巧,只有15%是因為專業技能。「教孩子禮儀,家長最重要是以身作則及不斷重複、重複又重複。即使面對幾個月大的嬰兒,也別忘記在他面前常常說"please"及"thank you",他們雖未懂得說話,但會吸收身邊所有的資訊。」
以遊戲化解扭計
一至三歲大的孩子,去派對最忌一開始就怯場。這年齡的小孩,其實開始明白其他人跟自己一樣都會有感受,可以嘗試教導他們基本的禮儀,如握手及眼神交流。Bernice說:「教握手,家長首先要坐下或蹲下來,跟孩子的高度處於同一水平,握手的力度要適中,握三下,one、two、three,然後放手。 有些孩子太害羞,說話時不敢跟對方有眼神接觸。訓練時,家長可貼一個貼紙在自己的印堂,教孩子跟人談話時,要望着那貼紙的位置。此外,可用角色扮演遊戲,重複地練習。」
假如是自己在家開派對,可趁機會教孩子成為一個稱職的小主人,客人來訪時,不要躲在房間,而是有禮貌地在門口迎接。此外,可視乎情況分配一些任務給孩子,如請他傳遞飲品及食物給客人,然後稱讚他以示鼓勵。
在派對中,小朋友有時因不願意分享心愛食物或爭東西,令家長尷尬。Bernice表示,曾有家長搞派對,邀請一班孩子出席,她雖已預先編排好座位,但孩子卻不依循指示,並為爭坐某張椅子而扭計。「首先,要了解孩子爭椅子的原因:究竟是因為喜歡那張椅子,或是因為執着要跟某位好朋友坐在一起。如屬前者,可請一班小朋友齊齊玩音樂椅,以遊戲化解哭鬧局面,或直接把該椅子拿走,讓孩子遠離爭吵的根源。如屬後者,可把派對改為較free-flow形式,不設固定座位。」
Bernice建議,家長可在孩子近兩歲時,教導他分享及等待的概念,如要接受跟其他小朋友輪流玩玩具。如有急事需要打斷別人,要求他要先說"Excuse me"。
寫感謝卡學有禮
派對完畢後,Bernice建議家長教小朋友寫感謝卡,並使之養成習慣。她曾在美國及亞洲的國際機構任職高級人事部經理多年,對此有一番體會。「無論是日常生活或求職場合,現今很少人會寫Thank you note了,但它可令你突圍而出,在別人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當孩子四歲的時候,可以讓他在卡上繪畫圖畫或簽自己的名字。到六七歲時,他們應該可以親手撰寫感謝的字句。感謝卡不僅是禮貌的表現,也可以讓孩子學會感恩,感激及珍惜別人為他所做的一切。」
家長心得
解決爭吹蠟燭
莊太Bella表示,試過為兒子Rex開生日會,生日歌都未唱完,就被同學仔吹熄了蠟燭,兒子生氣得當場嚎哭,並指着那位同學仔大罵,場面尷尬。她惟有為兒子再燃點蠟燭,並在重唱生日歌之前,叮囑現場小朋友:「大家今次留番畀佢一個吹,我哋負責食蛋糕。」結果奏效,因為小朋友都知道有份參與,就乖乖地等食蛋糕了。
獎勵遠離反叛
陳太Bonnie回憶道,兒子Chelten在兩三歲時,試過在朋友婚宴開始前,在台上跑來跑去,又圍住佈景板轉來轉去,假裝自己正在表演。「個仔年紀仲細,你越叫佢唔准,佢就越反叛。我通常放佢埋一邊,等佢冷靜吓同平心靜氣之後,就搵老公同佢講道理。如果佢做到,就會獎勵佢,教小朋友都要循循善誘先得。」她也常教導兒子:「就算唔講Thank you,都要hug hug表示謝謝。」
禮儀學坊不定期舉辦小朋友禮儀工作坊,詳情可參考其facebook:ELI, The Etiquette and Leadership Institute及網站 http://www.eli-as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