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運動來到這一步,即便梁振英不下令清場,也確實應該撤退了,因為早前中大民調顯示,已有超過一半市民反對佔領。不過,同時亦讓我們值得保持樂觀的是,在同一份民調中,也有過半市民不接受人大的政改方案,希望立法會否決。由此可見,雨傘運動退場,意味着只是換一種方式繼續抗爭。
香港人從來都是緊跟世界潮流,努力抗爭的。1970年代歐美反戰運動高漲,香港則掀起轟轟烈烈的中文運動及保釣運動。1980年代末冷戰接近尾聲,中國、東歐等共產國家政局動盪,香港在那時也是積極參與六四學運,希望推動中國的民主化進程。1990年代,後冷戰時代的世界相對穩定。但進入21世紀,以互聯網為技術支撐的新一波全球性抗爭捲土重來,香港再次以最快速度參與其中,捨我其誰地充當急先鋒的角色。有人說香港人向來缺乏抗爭精神,但把香港放在歷史格局中審視,便知是錯。事實上,香港從來都是對抗強權的「叛逆者」。
世間事,不能以結果衡量價值。就以這次的雨傘運動為例,真正的意義是甚麼?是幫助我們進一步看清香港很多人的真面目,讓更多還沉浸在迷夢中的香港人醒覺。以下,試分述到底有哪些人在雨傘運動中原形畢露。
一、看清政客的真面目。在整個運動中,梁振英、林鄭、一眾建制派議員等政客的真面目是最為令人不齒的。他們的種種言行,完美詮釋了甚麼叫做指鹿為馬、賊喊捉賊、口是心非、奴顏媚骨……一個人為了權力,可以去到幾盡?當黃之鋒等學民成員絕食,為的僅僅是和政府對話,卻得不到回應的時候,你就知道那些人有多冷漠。香港年輕人的健康與他們何干?為一己私利出賣靈魂,置他人生死於度外。
二、看清警察的真面目。香港警察曾經是香港的驕傲,但是最近有民調顯示,警察的民望跌到回歸以來最低,滿意度淨值跌至29.1%。1970年代,廉政公署成立以前,香港警察有「黃皮狗」的「殊榮」。當時香港民間還流行一句話叫:「好男不當差。」今後恐怕這句話又會重新流行起來。沒想到30多年建立起來的正面形象,可以在十幾年就完全崩塌。每個月拿着納稅人錢的公僕,可以那樣殘暴地對待他們的主人。
三、看清黑社會的真面目。港產片中的黑社會,給人的往往是有骨氣、反建制的形象。所以,《古惑仔》等電影才會那麼受歡迎。雖然香港不少產業由黑社會壟斷,但香港人對黑社會也談不上很反感。但是當雨傘運動發生後,市民才突然發現黑社會簡直就是「不穿制服的警察」。陳惠敏近日更直言,國安局命令下來黑社會就要做,沒有黑社會敢跟國家對抗:「你跟國家對抗你就沒法運行了。」
四、看清「偽人」的真面目。雖然雨傘運動中有不少良心藝人不惜捨棄大陸市場而仗義執言,但是也不乏「偽人」說一些毫無底線的話。其中之尤者,當屬王晶和高志森,而且他們專門選擇在微博上反佔中,好似專門說給大陸人聽。王晶1989年的電影《專釣大鱷》,結局時男演員說:「李棚,你仆街啦!」讓部份人誤以為王晶是「民主鬥士」,沒想到20幾年後,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他只是個徹頭徹尾的投機分子。
以上,只是露出真面目的其中一部份人。但這麼看,你難道還會覺得退場等於失敗,雨傘運動沒有爭取到甚麼嗎?雨傘運動就像《紅樓夢》裏的「風月寶鑒」,正面看是美人,一轉過來,反面就是妖怪。通過雨傘運動一役,很多人暴露無遺。其實,稍微盤點一下就會發現,現在高調反佔中的人,不少都是投機分子。梁振英就不用說了,六四後還登報譴責屠城,今天又待如何?所以,不要信任何人一時一地之言,路很長,抗爭要繼續。接下來,是時候看立法會的各位泛民議員,能否兌現諾言否決人大政改方案了。
有人或許會說香港現在孤立無援,大陸接下來可能會經濟制裁香港,英國、美國也不會真的出手相救,看似香港的處境很悲觀。但別忘記易卜生在其名著《國家公敵》中說過的話:「世界上最強的人,就是那最孤獨的人。」歷史會證明孰對孰錯,而不是強權。
賈荃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