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尊嚴自己救(執業律師 任建峰) - 任建峰

自己尊嚴自己救
(執業律師 任建峰) - 任建峰

上星期五,我在這論壇版倡議以民間自發力量,在各人自己的社區上,為捍衞民主理念而在來年區議會選舉中與建制派寸土必爭。這概念得到不少朋友(特別是我的美孚街坊)的支持,使我深深感動。在隨後的周末,亦有雨傘運動人士提出資助年輕人參選區議會的計劃。我聽到後覺得很鼓舞,同時亦希望這計劃在運作上能夠把民主概念帶到香港每一個角落,而不會分薄及分化民主力量在社區的動力及票源。
但是,我們除了是在自己住的社區的一分子以外,我們亦有我們的工作或其他社會上的崗位。我們是很多不同的東西,包括文員、律師、地盤工友、醫生、家庭主婦、中小企業商人、銷售員、會計師、退休人士、工程師等。近年,很多不同行業及界別都逐漸被統戰、被河蟹。無論是不同業界或是婦女、長者等的團體,都一一淪陷,變成一言堂的建制喉舌。而當它們變成這樣,這些界別的意見就會在政治及民生問題上被這些團體騎劫,在輿論空間上造成一個社會一面倒支持當權者立場的假象。
如果有任何人以為可以用據理力爭的方式去「光復」這些團體,就差不多一定會失望而回。首先,任何人嘗試把民主訊息帶入這些團體,就會被批鬥成把團體政治化,但建制人士想在團體內做甚麼、說甚麼就竟然可以暢通無阻。這情況並不驚奇,因為最諷刺的就是這些團體的領導層往往都與建制派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甚至是建制黨派的成員。再者,就算民主聲音不在這些團體完全消失,建制實力都會用各種威逼利誘的統戰方式去確保較開明的觀點會被邊緣化。
面對這種情況,我懇切呼籲各位珍惜民主的人士在自己的業界或社會崗位上不要放棄。我們一定要把民主力量在自己的界別中團結起來,然後透過大家的界別在社會上為民主的聲音廣泛地播種。既然民主聲音在各界別內的團體被邊緣化,我們就不如「自己尊嚴自己救」,在界別內自發地另起爐灶,成立新的小組、團體,在界別內外為民主、為公義發聲。這些組織在開始時不需要有很多人參與。只要它們活躍,就自然會逐漸引起社會留意它們的民主訊息。如果建制勢力創造出來的不同街頭行動團體,就算大多數的集會都只有「小貓三幾隻」出現仍然能引起公眾及輿論關注,我們都可以這樣來抗衡建制派做出來的一言堂假象。
至於各界別的民主組織在社會上可以怎樣散播民主、公義訊息,這就要按照每個界別的實際情況及專長去做。退休人士可以多做老人院、長者屋探訪,用他們的時間去關懷長者及向他們傳民主訊息。會計師可以利用他們「睇數」的專長,向市民解釋政府在政策上和選舉制度上怎樣向既得利益者傾斜。勞工階層人士可以廣傳選舉制度只讓親建制工會「入閘」,及提醒大家這些團體不時在關鍵時候在議會內投下「以大局為重」的「河蟹」票,亦在碼頭工友等工潮上嘗試在工友背後與財團達成「河蟹」協議。律師可以打破自己所屬專業團體的沉默或保守聲音,在政制、社會問題上為法治及公義發聲。
無論是上個星期提到的社區公民社會運動,或以上提議的各界別公民社會大動員,我對大家的訊息都是一樣:在推動真民主的公民社會道路上,我們人人有責。我會一如以往,以「社會路人甲」的身份為此使命出一分力。請問大家願不願意與我及其他有心人在這路上自發地同行?
* 註:以上只代表筆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他所屬律師行的意見。

任建峰
執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