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伍雅謙報道】50、60年代的廟街是本地人的平價市集,有各式各樣的地攤及小吃。今日廟街雖仍繁華,卻有老街坊慨嘆,多了一份商業味道。本周日廟街撇開商業味,以往日廟會形式舉辦第一屆「油麻地榕樹頭節」,重溫昔日情懷。現場有十餘檔懷舊小食及遊戲攤檔,還有模仿果欄運送生果的木頭車比賽,也可參加文化導賞團了解油麻地歷史。
廟會當日會在天后廟前的「榕樹頭公園」舉行,屆時有各式表演,包括雜耍、傳統人手撕紙及人像剪影等,也有免費的經典遊戲攤位,如掟階磚、掟罐仔等。市民可憑遊戲攤位印花,免費換領懷舊小食如糖葱餅及龍鬚糖等。油麻地區議員楊子熙希望藉每年舉辦榕樹頭節,讓市民了解油麻地及廟街文化,讓該區傳統特色傳承下去。
為重現當年廟會情景,有賴不少老街坊出力,現年70歲的良哥是其中一人,「以前廟街乜都有得賣,牛雜、魚蛋,又有講古(故事)」。良哥自50、60年代起,在廟街擺地攤售賣二手收音機,見證本港經濟起飛,市民由二手收音機轉購全新音響電器。
周日辦果欄木頭車比賽
雖然上述表演已不復見,但周日有木頭車比賽。油麻地果欄數十年來,均以木頭車搬運生果,每輛木頭車均以人手打造,價值一萬元,每次可運送28至30箱生果,承重達600公斤。但有歷史意義的木頭車,已慢慢被電動唧車取代。參賽者當日會用這些木頭車,在街頭鬥快運送14箱生果到目的地。九龍果菜同業商會副執行幹事莫澤強笑言,新手要靈活推動木頭車並非易事,因擺貨方式及轉彎力度都有一定技巧。
若想對油麻地文化有深入了解,當日有油麻地文化導賞團,帶市民參觀天后古廟、紅磚屋、油麻地戲院、果欄及該區老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