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聚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終於結束,外界最關注的,是自今年9月以來的放水政策是否延續。如果重彈去年「防控債務風險」的重調,或再提及在下半年中央文件中已經消失的「去槓桿」,股市自然散水。上述情況並未出現,投資者暫可安心。有分析認為,會議公告措辭顯示,明年貨幣政策將更加寬鬆。不過,內地文件向來善於玩文字遊戲,又有多次「講一套、做一套」的往績,是否真的會放水,以及放水力度,外界仍難以把握。在此情況下,之前市場預期短期內會實施的降存款準備金率,會否如期推出,成為判斷明年貨幣政策寬鬆程度的首個試金石。
除了將控制債務風險刪除於任務清單外,會議對明年經濟形勢的判斷,亦由謹慎轉為樂觀。在去年,會議公告指「經濟運行存在下行壓力……債務水平持續上升,結構性就業矛盾……等突出問題仍沒有緩解」,措辭沉重。
今年會議措辭則較為輕鬆,指「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槓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徵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關鍵字是「風險總體可控」,意味有條件推行更寬鬆的貨幣政策。
國務院在上月提出「融十條」,要求增加銀行存貸比指標彈性,意味降準本身已在計劃之內,亦是外界對此抱有高度期望的原因。近日人民幣滙率暴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增幅創五年新低,如果一定要推行降準的話,現在已經是最佳時機。
反之,如果延遲降準,則說明在經濟工作會議公告樂觀、寬鬆的措施之外,中央還有其他考慮。投資者對明年的貨幣政策,不能抱有太大的期望。
記者︰黃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