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拘捕非唯一抗爭模式

等拘捕非唯一抗爭模式

【特稿】
7月2日511人在遮打道預演佔中,揭開和平抗命序幕,除了學生代表和部份泛民議員,還有大批撐學生的市民,觸動全城。五個多月後,港人在雨傘運動經歷多次大型公民抗命,恍如隔世。昨天不足200人正式按佔中劇本,在人大落閘後坐在街頭接受被捕,以學生代表及泛民為主。有7.2抗命者稱,雨傘運動擴闊港人的抗爭想像及意識,「坐低等拉」已非唯一升級抗爭模式,也質疑是否能再次發揮道德感召的力量。

倡延續社區教育

廣告導演周子俊7.2陪伴學生在遮打道坐天亮被警察抬走。他昨也身在雨傘廣場,但沒與抗命者坐在一起,下午就離開。他解釋港人經過兩個月雨傘運動,「抗爭想像闊咗好多」,預演佔中的模式已非唯一選擇,也同時受質疑,「做咗咁多嘢,佔領、衝,都冇用,可能大家會問,其實等拉仲有冇引起關注嘅力量同空間?」
周續指,上次警方最終沒有大規模檢控抗命者,也變相減低集體被捕的威力。他本來準備在雨傘運動過去衝擊行動中被捕,最終警方沒拘捕他,昨天不欲把被捕的「限額」用在這次威力成疑的行動之上。
他認為昨天參與人數遜於預期,並非雙學的策略錯誤,而是在運動初期錯失升級時機的結果。他還在思考甚麼抗爭模式更有效,目前群眾能做的,是把雨傘運動積聚的力量用於區選或成立政治組織,延續社區教育。
學民思潮黃之鋒回應昨天抗命人數遠低於511人時指,警方過去兩個月向和平示威者施用暴力,或令部份市民對行動卻步,指警方因很多議員及法律界人士抗命,才有所收斂。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