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 局】
油組堅持不減產令國際油價持續插水,由6月高位計至今已累跌逾40%。回想2008年金融海嘯時,油組為托價竟決定大幅減產三分一,但如今卻直言「為何要減產?叫美國先減」。雙方你推我讓,到底有何目的?
油組內部一直分裂為激進派及維穩派,前者以伊朗及委內瑞拉為代表,後者是沙特和阿聯酋等「大佬」。激進派如伊朗及委內瑞拉,現時原油生產成本每桶高達120至130美元,遠高於一眾阿聯酋及卡塔爾的60至70美元,結果兩國經濟受重創。至於擁充足外滙儲備的沙特縱使生產成本較高亦無懼油價下跌。
沙特針對伊朗目的顯然易見,因伊朗一直被沙特視為區內頭號地緣政治對手,而伊朗和委內瑞拉都是美國的長期對手,美國與沙特關係良好,兩者當然全力互相配合。
另一受油價跌影響的俄羅斯,是油組以外最大的產油國之一,石油出口佔財政收入四成。美俄關係欠佳,遇上沙特向來亦不滿俄羅斯對敍利亞政府的支持。沙特為首的油組,當然亦順手向俄羅斯叫句「將軍」。套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話:「陰謀隨時都在上演」,油價下跌其實是一場政治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