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他們相約在某年某月某日,在民主路上相逢,在雨傘下重聚。75日的佔領運動,經歷政府食言、警察濫捕和社會唾罵,他們都堅持留守到最後,沒有選擇被捕,因還有更長的抗爭路要走。有大學生帶着民主種子離開,落區播種;也有中學生承諾,以不同形式延續這場未完的運動,「清到我哋個場,但我哋爭取真普選嘅心唔會磨滅」;還有成年人寄盼,10年後的就由今天的年輕人當家作主,「香港仲有希望」。
記者:王家文 潘柏林
距離清場尚餘4小時,中大三年級周同學執拾細軟,帶走個人物品,還有一顆種子,培植了75日,有待開花,「雖然整體冇實際成果,政府亦冇回應訴求,但喺我哋呢代人心入面,已種下民主種子」。89民運後,雨傘運動輪到他們去承擔,把民主種子撒播開去,「我係帶住開心嘅心情離開」。
要修補社會裂痕
佔領的歲月已成她人生的一個印記,日後會多落區宣揚普選,「落區係好重要,好多長輩可能唔認同民主嘅價值,更加要同佢哋講多啲」;更要修補社會裂痕,「因為有好多unfriend,唔同色嘅絲帶互相憎恨」。
沒有惶恐也沒有不忿,有人繼續在石壆上看書,享受夏慤道最後一刻的自由;也有人吹起口琴,是送別也是鼓舞。中大社工系畢業生Grace指出,「呢場運動喚醒咗好多人嘅民主渴求,已經好成功」。但強調一定要有後續行動,她會落區擺街站,將民主理念植根社區,「希望喺我有生之年,有真普選」。
從事航空業的陳小姐前晚在夏慤道度過雨傘運動最後一夜,雖感不捨,「但我知道民主路上會再相逢」。9.28警方施放催淚彈一刻,她站出來保護學生,「唔出嚟就嘥咗屋企人供我讀書嘅苦心」。有晚旺角爆發衝突,有名中學女生戴上頭盔對抗警方暴力驅趕,「我叫佢唔好衝咁前,但佢話唔驚,嗰一刻我真係覺得香港仲有希望」。她沒選擇被捕,但留守到最後,「由第一日開始已經諗住見證到最後,但我相信唔會係終結」。
喚醒政治冷感者
這場運動令部份政治冷感的港人醒覺起來,了解甚麼叫公民提名、功能組別,正如她在佔領前也不知道律師謝偉俊竟是代表旅遊業界,「覺得好荒謬」,但相信日後有更多有良知的港人,會用手中的選票令下屆立法會有新景象,「將來10年就係𠵱家呢班佔領嘅大專生、大學生當家作主」。
在左校念中四的譚同學由罷課起,一直參與佔領, 「(清場)唔代表運動失敗,你可以清到我哋個場,但我哋爭取真普選嘅心,我哋為咗未來不被赤化嘅心,係唔會磨滅」。
佔領區自修室在清場前仍有同學溫書,在中大讀化學系二年級的陳同學昨午要考試,早上仍帶課本前來溫書。她坦言沒想過20萬人公民抗命仍未能感動政府,她將協助學聯繼續落區宣傳,「希望下一場運動有更多人參加」。
儘管「we'll be back」標語逐一被警方拆走,但留守兩個多月的阿恆,特意買來數十個氣球綁上「WE'LL BE BACK」橫額,在夏慤村上空隨風飄揚,帶出大家一定會再回來的信息。佔領行動只是一個序章,之後目標是立法會選舉,「用選票去反映自己聲音,最終達致真普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