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平等」二字,易寫不易爭,公平接受教育、學習中文、謝絕歧視,少數族裔由無到有,王惠芬在爭取過程中差點向議員下跪,流着眼淚目擊立法會功能組別將反歧視條例「剝牙」。平權戰爭的經驗告訴她,能踢走無恥政客、迫令政客服從民意,是選民手上的真正一票,倡泛民在後佔領時代,定期到各區宣傳公平政治權利的重要。
立法會2008年制訂《種族歧視條例》,王惠芬見識過從建制派的「手指罅」中爭取平權是何等困難。她曾在條例修訂投票的最後關頭,向其中一個建制黨派抹乾淚痕說:「為咗少數族裔嘅權利,我係可以跪低求你支持。」最終,在幾乎失掉尊嚴的一刻,獲對方首肯支持。
議會外,很現實,議會內,更現實。有商界議員無情地向站在示威區的她稱,支持對少數族裔有利的修訂對他們沒有好處:「佢哋(少數族裔)對我哋嚟講,係冇票㗎。」教她更憤怒是在立法會看着議員「屁股指揮腦袋」:「劉江華手指公向上,民建聯就支持,向下就反對,呢班人根本唔使思考條條例講乜。」這場仗,令王惠芬見識到,一個由不公平選舉產生的議員,可以理直氣壯視民意為無物。
建議派懶人包地區深耕
迎接後佔領年代,曾在地區深耕細作的王惠芬建議,地區上要分工、分隊,定期到香港各區宣傳公平政治權利的重要,派發令人明白的「懶人包」,單張內容要與小市民生活緊扣:「就如我同巴基斯坦嘅朋友講,阿媽本來話你可以揀任何人結婚,但最後揀咗兩個醜樣嘅人叫你揀,佢哋就即時明白,知道呢啲叫做冇得揀。」她又建議泛民嘗試找支持民主、普選的中小企「揼心口」,為散落社區的工作、參選提供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