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官場中被稱為「遊埠局長」的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上任兩年半以來,共外訪21次,總開支約370萬元。其中以今年外訪最為頻密,至今達10次,幾乎每個月都有幾天不在港。吳克儉外訪足迹遍佈內地、東南亞及歐美多國,包括多次親率學生「洗腦團」返內地,又到印尼交流教育政策。議員批評,教育局長頻繁外訪,目的成疑,而考察外國經驗後,亦未見對改善本港教育有顯著幫助。
記者:麥志榮
吳克儉昨以書面回覆議員提問時表示,由2012年7月上任至今,他共外訪21次,支出總額3,681,339元。其中今年外訪最頻密,除了4月及9月外,每個月都有外訪。而開支最多一次外訪是去年3月到加拿大及美國8天,開支約72萬元,目的是推廣新學制及考察美加幼稚園教育政策。
兩度率學生北上洗腦
在21次外訪中,11次即逾半是到內地,今年更兩次親率學生「洗腦團」到北京、上海及南京,了解中國文化及歷史。他又曾赴寧波及杭州,出席中港學校結為姊妹學校儀式。
吳克儉表示,從未在外訪中乘坐頭等機位,而外訪乘搭航機所賺取的126,680獎賞飛行哩數,亦從未撥作私人用途。
他解釋,教育局局長有需要參考各國的成功經驗,而香港於過去兩年落實新高中學制,有需要向外推廣,增加中學文憑試資歷在國際上的認受性。他下月又會外訪馬來西亞兩天,尋求與當地簽訂教育合作備忘錄,以及向東南亞國家聯盟地區學生推廣香港作為區域教育樞紐的角色。
外訪頻密的吳克儉,連早前大專及中學發動罷課也不留港處理,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批評,教育局局長頻繁外訪,當中包括印尼、韓國這些教育制度未必優於香港的地方,似乎並無需要,而且也不見外訪帶來顯著成效。教育局有常秘等多名首長級官員,還有大批專業職系人員,不見得所有外訪都要局長親自出馬。局長經常不在港,亦令人擔心決策工作會否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