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壯壯拍完《吳清源》後,我在上海見了他。我第一個問題就是問他有沒有看過三國連太郎和孫道臨主演的《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因為況易山的原型被認為就是吳清源。我想,他拍《吳清源》,一定看過這部電影吧,可是沒想到,田壯壯居然說:「沒有,當時我還在讀書,這盤棋沒看過。」
1981年,中日在日本神奈川縣的長濱海岸合拍了《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由佐藤純彌和段吉順共同執導。佐藤純彌也就是《追捕》和《人證》的導演,但是《一盤沒有下完的棋》怎麼看,都只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段吉順一個人的風格。而原定演男一號況易山的,其實是趙丹。當時日本大映株式會社和中國電影發行公司共同合辦的第一屆「中日友好電影周」在日本舉辦,在電影周上放映了周恩來的紀錄片,趙丹出席了電影周。當時大映株式會社的社長,其實也就是宮崎駿的幕後支持者、德間書店社長、吉卜力工作室的創建者之一德間康快先生。因對趙丹先生一見難忘,留下了深刻印象,希望能和趙丹合作拍一部電影,作為日方製片人他開始籌拍《一盤沒有下完的棋》。但沒想到,片子還沒開機,趙丹就於1980年去世了。這樣,孫道臨代替趙丹成了銀幕上的況易山。
電影得了獎,但是吳清源觀看此片後頗不愉快,一是片中人物的名字不是吳清源,二是很多細節都虛構了,他覺得不真實。25年後,當田壯壯和張震坐在吳清源的家中時,吳清源的心結才得以解開。吳清源的夫人吳和子女士(原名中原和子)說:「張震和他年輕時太像了。」這樣一個清瘦、寡言、內斂、多少有些木訥的男子,剃了板刷頭,穿上和服,戴上眼鏡,眼神迷亂而深邃,活脫脫不就是當年的吳清源嗎?
田壯壯笑稱自己是「臭棋簍子」,也算不上棋迷,可是他執意要拍這部電影,原因很簡單,還是為吳清源的精神所打動:「我喜歡他這種精神,喜歡人的一生苦苦眷戀一件事的那種孤往的態度,始終不渝的精神。」吳清源的自傳叫《中的精神》,張震說他和田壯壯聊過之後,回家就仔細閱讀這本《中的精神》,一開始,他有壓力,不知道怎麼飾演這位曹薰鉉稱之為「李昌鎬50年出一個,我20年出一個,我師哥(指吳清源)200年才出一個」的曠世奇才,導演和他琢磨着,想了一些招。比如說,走路的方式,為了表現吳清源的執着,田壯壯讓張震永遠是夾着雙臂走路,這樣更顯得木訥,「他常常在走路的時候都不是在走路,而是在思考,在想其他的事情,所以他走路的時候經常有種往前衝的感覺。」張震說,事實上,吳清源在現實並不是這樣,只是,這一回,吳清源本人沒有提出異議。
2012年,與吳清源相濡以沫70載的夫人吳和子女士去世,這是對晚年吳清源最大的打擊。兩年後,在就是在拍攝《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的神奈川縣,昭和棋聖走完了他百年的風雨人生。而棋坪仍在,還留着,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作者:葉夢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