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從「街頭之戰」到「位置之戰」 - 盧峯

蘋論:從「街頭之戰」到「位置之戰」 - 盧峯

今天過後,我們一起舉過傘的「夏慤村」及金鐘「雨傘廣場」可能暫時消失,換成了無表情無血肉不知方向的車流。今天過後,我們一起打造的「理想國」可能暫時被推倒,換上的是萬日如常庸庸碌碌的「日常生活」。今天過後,我們抒發訴求、心聲的「連儂牆」也許給拆掉,換來排山倒海的謊言及抹黑。但是,我們不後悔,我們不怕,因為「雨傘運動」後我們看到希望,因為「雨傘運動」就是我們的希望。
由於北京當權者的僵化專橫,由於689及特區政府的麻木不仁及卑劣,數以十萬計市民積極投身參與的「雨傘運動」暫時未能改變人大常委會8.31落閘決定,暫時未能令2017特首普選成為真普選,暫時未能令市民真正當家作主。但是,今次運動成果之大,對香港造成的改變說是一場「革命」沒有半點誇張。從政治動員來看,「雨傘運動」觸及的階層、世代遠比過去幾十年的民主運動寬闊,有從未參與過「六四晚會」、「七一遊行」的家庭主婦在運動爆發後天天到各佔領區當義工,為學生、抗爭者送物資;有從未投過票的「宅男」一再挺身而出,抵擋黑勢力人士的滋擾進攻;還有一大批中學生、大學生、年輕上班族不辭勞苦的在佔領區堅守70多天。這些群眾,這股巨大的能量將成為持續推動民主的力量,確保民主星火不會熄滅。更何況時間在我們的一方,在年輕人的一方,不管是習近平、董建華、梁愛詩、689都擋不住民主的潮流。
此外,我們已用實際行動及犧牲清楚向北京及全世界表明對真普選的堅持,對民主的強烈訴求。只要真普選一天不來臨,只要畸形政治體制繼續存在,我們將繼續以各種不同及富創意的方式抗爭,抵制沒有認受性的689政府,杯葛落閘政改方案,阻止及反擊建制派侵蝕香港的核心價值及生活方式,迫使689政府寸步難行,陷入一個又一個管治危機。事實上清場、清除佔領區只能把街頭的不滿及怒氣暫時清除,市民心頭的不滿及怒火卻清除不了,更大型、更波瀾壯闊的和平抗爭運動隨時捲土重來。
當然,「雨傘運動」從街頭佔領轉向長期抗爭有不少挑戰及困難。其中最重要的是北京當權者及689政府必然會來個秋後算賬,針對發起及參與運動的團體及個人,以各種方式威嚇、打壓、滋擾、拘捕他們,希望藉着「白色恐怖」,打擊運動領袖之餘又想恫嚇市民不要支持運動,不要再跟政府對着幹。當權者及建制派還可能藉機逼大學、專業團體及公司懲處、解僱積極參與運動的人,令他們備受壓力,難再抽身支持運動。
正因為政治情勢極可能變得高壓及凶險,支持「雨傘運動」的團體、市民及學生更沒有分裂的理由,更沒有分裂及互相指摘追究的空間,反而應當加強協作,加強聯繫,互相支持,為被拘捕、被打壓、被滋擾的市民、學生提供協助,爭取公道,包括法律及其他方面的支援,從而令當權者搞的「白色恐怖」徒勞無功。
中長期而言,「雨傘運動」需要在體制外、體制內分頭並進,壯大實力,應付北京、689政府及建制派的壓力。街頭抗爭、體制外的抗爭雖然可凝聚民氣,但未必能有效阻止689政府的倒行逆施,未必能阻止北京強推假普選方案。支持「雨傘運動」的市民、學生及政團需要凝聚力量,盡可能透過即將來臨的選舉擴大票源,增加議席,增加在各級議會的實力。只有內外結合才能增加討價還價的力量,避免當權者胡作非為,阻止他們把假普選及其他損害香港獨特地位及色彩的政策塞在我們頭上。換言之,往下來除了打「街頭戰」以外還要準備好打好「位置之戰」。
今天過後,夏慤村、金鐘可能跟過去70幾天不一樣。但是,我們的心意沒有變,我們嚮往民主的心沒有變。我們必將勇敢的扛起責任,繼續為這個城市打拼!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