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多月來,不知在帳篷裏度過多少個晚上,日日夜夜追貼不同人的動向言論,事情變得複雜,在佔領場上,思想和身軀都進退兩難。我們似乎在追求理想生活,但是否忘了何為活?我出走灣仔秀華坊閒逛,在關琬潼的生活店內的書架上,看見堆滿了關於生活哲學的書本,於是請她向我推介一本書。她思量數天,向我推介台灣作者蔣勳的《天地有大美》,說:「每次書介,我都會推介這本。細想之後,今次不例外。到現在,我仍是鍾情它。」書中,蔣勳公開自己力行生活美學的體驗與心得,鼓勵大眾從生活細微面出發,將美拉近到食、衣、住、行,就能過一種有質感、有品味的生活。書中一句:「如果給自己一個出口,其實是給自己一個悠閒的可能──有一個空間你可以眺望,你會感覺到生命與大自然有許許多多的對話。」香港,不正是尋找這樣的出口嗎?
記者:陳芷慧
攝影:黃子偉
記=記者 關=關琬潼
記:為甚麼要在這個時候介紹這本書?
關:因為我覺得這是任何時間都應該讀的書,尤其在現在社會紛亂的時代,我覺得美好的生活,不是由一個人或個別團體提出來,就要盲目跟從。而是要讓人感受,先學懂何為生活,比深奧的道理來得更實際。
記:你說曾翻讀某些章節不下二十次,這本書對你有甚麼意義?
關:這本書很貼近我生活思想,但一直不懂表達出來。讀了這本書,更加確信自己相信的生活美學。我相信感覺,對我而言,長久的幸福都在生活中。正如作者書中介紹一道醃苦瓜,用心思與時間的等待來煮菜,這種專注都是一種生活美學。我喜歡吃日本米,雖然不及泰國米香,但卻愛其溫潤,吃飯時更會想像日本農夫如何對待一粒米,這種與食物的對話就是美。生活忙亂,或被某些物質迷惑時,我就會翻看這本書,提醒自己,生活的快樂建基於感受,而非物質。就是書中作者說:一個緩慢的心情,一種跟物質緩慢接觸的情感,才有可能變成我們自己重新在生活中找回美的一種態度。所以,我欣賞的設計師,都會買他的作品,慢慢地貼近他的生活態度。
記:你對作者蔣勳有何評價?他最近有新書嗎?
關:蔣勳雖然是一位藝術文化人,但他所說的生活哲學,顯淺易明,且能落實於我們生活,大家接觸到的生活美學。而非像現在的社會,太多深奧的道理了!最近他出版新書《捨得,捨不得──帶着金剛經旅行》,把他在京都旅遊時想起並抄寫《金剛經》的經歷寫出來,同樣是一本講美學的書,非常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