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西洋菜南街曾是佔領市民心中的英雄地,很難想像,這條五光十色的鳩嗚大道,百年前,真是一片西洋菜田。每年十一、十二月,正是西洋菜最靚的季節,天氣越凍、菜越甜,可煲可灼可炒,也可做成點心,西洋菜獨有的青青菜香、爽脆口感,是冬季限定的美味。
記者:胡慧敏
攝影:梁志永、陳永威
代菠菜配海鮮最夾
西洋菜性涼,可改善肺熱燥咳和皮膚痕癢。廣東媽媽早就知道其好處,西洋菜煲陳腎、煲生魚,不就是秋冬常見保健湯水嗎?想不到,連西廚也會愛上西洋菜,用來炮製意想不到的佳餚。
在多間五星級酒店做過總廚的Eddy,就對西洋菜情有獨鍾。回想小時候,他常跟爸媽去青松觀探望住老人院的外婆,寺觀附近就是大片西洋菜田,每次都會買一大袋,西洋菜的青芳,烙印心中。從前只識用來煲湯,學廚以後,他嘗試將西餐中的菠菜,改以西洋菜代替,效果奇佳,再大力研發,終於創出幾款以西洋菜為主角的招牌菜。
中和魚油 香而不膩
最令人驚艷,就是一杯碧綠的鮮蝦西洋菜cappuccino。這杯用西洋菜和忌廉打成的濃湯,菜香撲鼻,飲起來還嚐到海蝦的鮮甜。Eddy將纖維較粗的西洋菜梗煮一個鐘,再加烘香的蝦殼同熬,成為湯底。臨上枱前加忌廉和現打的西洋菜茸,飲起來,湯質濃稠細滑,明明吃不到菜,卻啖啖有濃郁菜香。
清新的西洋菜,與海鮮味道最夾。Eddy用鵝油將三文魚以48℃慢煮20分鐘,伴以鮮打的西洋菜茸。綠襯橙,煞是好看,吃一口,魚鮮肉滑,帶魚香,素雅的菜香中和了魚的肥油,香而不膩。不說不知,原來西洋菜還可以生食,選出嫩莢,伴火箭菜、羅馬生菜、車厘茄、鮮百合和北海道巨型帶子做成沙律。各種蔬菜新鮮爽脆,簡單配海鹽橄欖油黑醋,已很美味。本地西洋菜生吃,不帶一點苦,反而有種天然清芳的菜味,香脆爽口。一客簡單的沙律,將多年吃西洋菜的經驗完全顛覆,有趣得很。
Chef Studio by Eddy
黃竹坑道40號貴寶工業大廈5B
大帽山山水灌溉 日日鮮摘
很多人都知,大帽山有人種西洋菜,但不是人人知道,這裏的西洋菜也分為水種和旱種。前者種在3吋深的水中,顏色青翠幼身脆口,用來灼、滾最好;後者生於泥地,深綠色,菜味濃煲湯一流。不過無論哪一種,共通點都是越凍越好食。
「凡係連續幾日低過十度,菜梗就會變紫紅色,菜就最甜。」種了西洋菜18年的黃大姐,一邊不停手摘,一邊解釋。任天氣再冷,她每天六點就準時落田,蹲在兩片木板上,摘個不停,我數過,平均五分鐘就摘滿一袋,約斤來重,賣$20。「來幫襯的都係行山客,有緣人賣平啲,冇計喇。」難怪她六、七年沒有加過價,來買菜的人多得要排長龍。大帽山的西洋菜之所以特別好吃,全因以山水灌溉,水中鐵質豐富,特別適合西洋菜生長,又脆又甜。「現今香港,仲有山水?」我好奇問。「梗係有,你睇吓田裏活水長流,如果唔係有山泉,水費都交窮呀!」果然,山水從小溪源源不絕流到田中,因為全活水種植,菜中不會有蜞乸(水蛭),比較乾淨。
想食正宗大帽山西洋菜,除了買回家,也可以幫襯附近酒樓。彩龍就是其中一家,老闆特地將水種、旱種兩種菜混合,用來白灼,大滾水落菜,就不會有苦味,灼出來的菜,條條翠綠,既吃出菜味,又吃到爽脆口感。另外,西洋菜滾魚頭湯亦好飲,魚頭炸過,配合附近客家村民自家製較硬身的鹽水豆腐同滾,湯色奶白鮮甜,魚鮮滿溢。
彩龍茶樓
荃錦公路川龍村2號
菜多過肉 山東小餃子
西洋菜明明是南方蔬菜,卻被山東人王姐看上,用來做餃子餡。「從前鄉下,我們會用薺菜,來到香港,發現西洋菜與薺菜的香味相近,就用來包餃子。」每天,她都會買幾斤西洋菜回來,親自剁碎,灼一灼,令菜絲不會太韌,然後以六成菜、四成豬肉的比例攪拌混和,包成一隻隻新鮮水餃。看王姐手起餃落,十零廿秒就包好一隻,隻隻脹卜卜,十足小元寶,非常可愛。原來,山東人每有喜慶節日,就愛吃餃,王姐由12歲起跟媽媽學做餃子,轉眼40年,難怪工多藝熟。
餃子煮七分鐘就可以,一盤十隻,熱辣辣。輕輕咬開,肉汁豐盈,菜多過肉,菜香沒有被搶掉,吃起來爽爽脆脆的,滿嘴鮮味。純手工的北方小食,天天分早、午兩次新鮮包製,即點即煮,薄薄的餃皮下,吃得出背後的誠意。
好客山東
上環畢街17號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