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呼不周(上) - 鄧達智

招呼不周(上) - 鄧達智

「……九廿歲囉,鬼知自己死唔去咩?連病痛都少,撞佢個鬼!」
蓮姨一面純熟煮弄家鄉南番順特色薑汁撞奶,一面笑語跟我們黑色幽默。
長命九十歲今時醫學昌明不出奇,然而手臉靈活不用麻煩旁人則不多見。
不過,她也沒幾個人、尤其是親人讓她麻煩了!
政府照顧收入偏低單身人士,尤其無依長者總算不錯,九龍巿區內的單身宿舍當然不算寬敞,廚房、廁浴間、碌架床、衣櫥、電視五臟俱全,地方細小也好,方便打掃;蓮姨如是說。自從60年代一班夾錢購置姑婆屋閒時休息,退休共住的馬姐先後離世,巿建局收購舊唐樓重建拆遷後,她一直獨居長者屋。
不論任何年紀,從正面看一切境況,不作無謂投訴,不過份悲觀傷懷對人對己都是一番造化,無謂將傷痕過份展示,傷口灑鹽示人前;明白通達老人如蓮姨並不常見,所以惹來一伙非親非故後生仔女不定期探望。
不定期,甚至突擊上門,就怕她費心張羅吃喝點心招呼……舊式大家庭的白衫黑褲梳起唔嫁馬姐,長期嚴格訓練,乾淨企理有條不紊,點心茶水殷勤。
你冇親人?
見她孤零零,隨便打聽。
淺笑:「有,不多。也有幾個侄女侄孫間中真心上門問候……」
其他?
「係我冇用,招呼不周!」
十多歲自順德鄉下來港當家傭,中間隨僱主住過新加坡、吉隆坡。接濟父母兄弟不在話下,解放前為兄長娶妻費心費力,回老家當姑奶奶是她引以為傲的少數光榮事蹟;那年父母健在,不理是否一直匯錢回鄉匯得勤,反正感受過父母恩情雙在,鄉親稱讚,她無憾。
那次是她最後一次回家。山河變色前,為家中買下幾塊瘦田,她沒想過引起地主身份瓜葛,父母兄長受累;使盡一切積蓄助弟弟侄兒逃亡到港,為他們生活張羅,日後娶妻置家全都落入她的肩上。
她沒想過,最終落得罪名:招呼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