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核電廠項目恐超支

中廣核電廠項目恐超支

【本報訊】今日掛牌上市的中廣核(1816)於上市前暗盤價勁升23.38%,看似皆大歡喜,原來危機暗藏於中廣核招股書當中。公司上市後將收購的台山核電廠,為法國製第三代核電廠(EPR),原來早於外國被發現設計及施工出現問題,有項目較原定完工日期延誤高達4年,超支約2至3倍,惟有關風險卻未有在招股書披露。
中廣核旗下台山核電廠料將成為全球第一台營運的EPR,安全問題成疑之餘,最終或超支要股東埋單。

招股書無詳述有關風險

公司是次上市集資約122億元,用於收購台山核電廠41%股權,交易完成後則持有51%股權。EPR電廠在施工上較大亞灣核電廠等舊制式電廠繁複,芬蘭與法國項目分別較台山早4年及2年開工,因設計及施工問題,分別延誤2至4年,造價從預算的每台33億至37億歐元(約313.5億至351.5億港元)上升到80至85億歐元(約760億至807.5億港元),足足超支近一倍。
對於台山項目可能面對的延誤、超支風險,招股書風險因素部份僅提到在建核電站可能面對建設成本超預算、收購或未能在時間表內完成,對EPR在國外面對的施工問題卻隻字未提。台山兩台1,750兆瓦機組的總投資約502億元人民幣,若超資一半,幾近等同上市集資額245億元。
相較擬於A股上市的另一間內地核電公司中國核能,則於初步招股文件中詳細披露擬收購同樣在建的浙江電站的財務分析,包括收益估算、建設成本增加下的預期上網電價等,中廣核卻欠奉。本報曾向公司查詢,至截稿前未獲回覆。
另中廣核為退役核電廠所作撥備,或遠較公司估算為高,最壞的情況,小股東隨時要「嘔凸」幫核電站埋單。
從事核電研究的陸炳林博士指出,按世界核組織對退役電站費用計算,以大亞灣核電廠為例,中廣核的計法為組織標準的下限。「都視乎電站類型,唔同國家嘅人工費用又難以作比較」。若果在電站停運後即時進行退役工作,費用較龐大,中廣核的撥備或不足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