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說:「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這句話,教育水準超低的中國人,聽了超興奮。
「中國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不錯,在「中國製造」之外,近幾年,「中國消費」也變成了這架火車頭的另一副引擎。
譬如澳洲與中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此一協定,即是「中國製造」和「中國花錢」這對引擎一齊開動,帶着澳洲起飛。「中國製造」吸掉澳洲的製造業。T恤、牛仔褲、運動鞋,以至汽車,慢慢都消失。這一步,香港、台灣、美國,都經歷過。香港的紡織、膠花、原子粒收音機,六十年代興盛過的,今日都蒸發掉了。但是「中國花錢」卻越來越強勁,中國每年向澳洲購買九十億澳元的農產品、奶類、紅酒。中國向澳洲在未來四年減低關稅,所以,澳洲總理笑不攏嘴。當澳洲傳媒在列舉中國人對澳洲的消費清單時,還把「教育」一項加上去。這就是說,中國人到澳洲「留學」,澳洲政府也視之為「消費」,快將有許多學校會開張。隨着中國「留學生」在澳洲開法拉利、穿Prada,這個消費行業,自然也帶動法國和意大利的名牌。所以,歐洲的奢侈品,也可以寄生在澳洲「自由貿易協定」之上,法國和意大利總理跟澳洲總理一樣笑不攏嘴。但是澳洲製造業一旦移往中國,工業污染也一齊搬過去。中國的GDP主義,危害大陸的水土健康,澳洲人又多押了一層上去。
但是中國人的花錢,倒過來,對世界自然生態又造成了危害,譬如象牙和犀牛角,令這兩大野生動物絕種,澳洲向中國遊客開放,聖誕島上的皇帝蟹,以後也很快完蛋了,唯一不受「中國花錢」危害生存的動物,似乎是南極的企鵝。
中國成為世界的經濟工廠,就是這個意思。在香港,周生生和周大福以及其僱用的售貨員都因此得利,但是其他的人都損失,這就是未來世界的經濟結構。所以香港年輕人的佔中,西方傳媒都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