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華文財經評論圈,才會有人將經濟表現和民族主義掛鈎;彷彿一味唱好股市,唱好大陸經濟,就是愛國表現。假如《華爾街日報》說美股見頂,會否被美國人視為不愛國?對不起,靠泡沫經濟維穩,是最敗壞又沒有效的管治,寫在這裏,立此存照。
今年8月中,好多人都在期待滬港通,說大牛將至。老實講,可能是我對07年直通車一役仍心有餘悸,對滬港通並不抱有期望。今年8月15日,星期五,恒指差點要衝25000點心理關口,見到facebook被「牛市言論」洗版,我在自己網誌寫了一篇「庖丁解牛」( http://bit.ly/1G90p7s)說:「『牛三中全會』facebook會出現洗版現象。牛三通常短暫(亢奮得太耐,好傷的),像07年8月的一次,只維持了三個多月。」
接下來的星期一,8月18日見報的一篇,紀念「零七年817大奇蹟日七周年」,我在這裏寫了「亢奮高追與趁低吸納」( http://bit.ly/1D2auEX)說:「現在應該入市嗎?有holding power的人,甚麼時候都可以買,守到最後一定不會輸。但死守的代價,就是錯過真正可以執平貨的日子。除非在07年11月之前全身而退,否則在09年初,又那裏來的閒錢買股票?真正賺大錢,要等到一街都是平貨之時。高追雖然亢奮,但賺錢永遠都是趁低吸納,就正如07和09年。」
可惜好景不常,恒指在25000水平只守到9月第一個星期。9月,港滙隨美滙急升,資產價格自然受壓。9月底,恰巧發生雨傘運動,一切的罪名都被算到當時尚未發生社會運動頭上。諷刺是,雨傘運動爆發後一個月,美元升幅暫緩,令港股在23000點打了底,將社運與股市點數掛鈎的說法,又成為明燈笑話。
11月起,美滙再急升;如今美滙指數快要升破90。11月底人行忽然減息,我認為只是反映中國經濟已有如強弩之末。香港的經濟活動周期和資產價格,向來極受滙率影響;美元強,香港泡沫危機處處。說好了的聯儲局加息,也只會發生在資金大舉流入美元之後,到時才調整資產配置,恐怕已經太遲。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