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起刀落筆筆見血 - 蔣芸

手起刀落筆筆見血 - 蔣芸

「寫學術文章要手起刀落筆筆見血才是上品」,張五常教授說的。
十多年前張五常教授在「科學與需求」這篇文章中有這樣一句精彩的話。若不是他也自覺精彩不會放在思影月曆那幀瓜熟葉開的照片之下,令人擔心的是他手起刀落之餘,不小心把這照片中的瓜給剖開了。
其實不僅是學術文章,說理、議論何嘗不如是,唯一不必這樣俐落的是散文、雜文;無數的起承轉合、綿裏藏針、欲言又止、言在意外、意在心中,表而不述、述而不清,也沒有人來說長論短,好與不好又如何,但求過癮和讀者捉迷藏又如何,隨便猜吧。
既然張教授給學術文章下了一個這樣狠狠的定義,他的專業他的一針見血之論大家也都領教過了。十四年才磨一劍的這本「經濟解釋」;那書名已是不同凡響,更可以預料每一字裏行間是如何的手起刀落筆筆見血,幾乎已叫人聞到血腥味了。也深信在腥風血雨的全世界政經風暴中,他的著作能掀起更大的一陣研讀風潮。到底是權威經濟學家,全中國也走了一大半,心中有數了。
他也許認為夏蟲不可語冰吧,只給我看了一下封面便攬緊心愛的大作在膝頭,搖晃着滿頭白髮,低聲沉吟道:十四年了……。他也曾說過:「改進社會是經濟學以外的事,我寫過不少文章,建議中國改革後應該怎樣做,但那是經濟科學工程化的言論,不是經濟學的本質。」
什麼是經濟學的本質?如何利用之來改善社會,也許這本箭無虛發筆筆見血的「經濟解釋」會有一個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