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中綫古井 拍板拆卸重置保育團體遺憾未能原址保留

沙中綫古井 拍板拆卸重置
保育團體遺憾未能原址保留

【本報訊】港鐵沙中綫土瓜灣站工地發現的宋元時期古井去留有定案,發展局昨接納古諮會建議以「先遷移、後重置」方式,用人手拆卸編號「J2」的古井及引水槽,日後重置。保育計劃涉及1,000萬元,是額外成本最低的方案,不會再為沙中綫工程帶來額外延誤。保育團體對未能原址保留感遺憾。
記者:鄭啟源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指,按照保育方案,地盤內發現編號「J2」的宋元時期古井以及一條晚清時期引水槽,將遷移作詳細紀錄,再被人手拆解研究,待日後車站落成再重置。他否認選擇成本最低的方案是「向錢看」,專家資料顯示J2井曾受到兩次破壞,相對地盤內發現的另外兩個古井,文物價值「冇咁高」,而古井拆解過程將可進一步了解井的建築結構及古代建築技術,日後亦可展示井的剖切面,有更佳的教育效果。
陳茂波說,古井重置亦具有彈性,有意見建議在原址較接近地面水平重置,未來會再進行諮詢。至於在連接北帝街行人隧道工地發現的宋元石砌結構,由於不影響車站結構工程,附近地面亦有行人過路設施,現時不會急於移走,當局也會再諮詢附近居民意見。

其他古蹟大部份原址保留

古井保育方式有定案後,沙中綫工程可以全速施工。陳茂波指,土瓜灣站工地發現的其他古蹟大部份都會原址保留,估計整個保育計劃要額外多花10億元,而土瓜灣站考古工程,至今已耗資31億元,令工程有11個月滯後。他又強調,政府作出今次保育決定並不倉促,當局明白要保育考古文物,亦要充份顧慮對沙中綫工程的影響。
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指,政府提供的保育方案成本資料有「造數」誤導之嫌,現方案的1,000萬元開支,只計拆井及引水槽價錢,未計逾億元的重置古井成本;至於未被採納的原址保育方案,大半開支都是承建商索償賠款,真正與原址保育相關的成本約2至3億元,與「遷移重置」相近。他又批評,當局未有充份考慮文物價值,早前關注團體已去信聯合國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跟進,促港府懸崖勒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