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運動品牌這星期發佈了新動作,旗下一位籃球明星將「升呢」,推出專屬的冠名球鞋(Signature Shoes)系列,宣傳活動其中一項最有意思的,是找來90年代一批曾推出冠名球鞋的退役巨星如柏賓、Penny仔、巴克利和披頓等大談舊事。當年可謂冠名球鞋的黃金時代,各牌子搶奪代言球星,鬥個你死我活,也產生很多經典鞋款,至今每次復刻出品都引起不少鞋迷關注。
人所共知,這種冠名球鞋爆發熱潮,始於米高佐敦與「一剔牌」合作,不過1985年當他們推出第一雙球鞋時,大概也無法預料此舉對後世的影響有多巨大。有趣是籃球迷的各種球場回憶,也在不知不覺間與經典球鞋的記憶結合交纏,再也分不開來。隨便舉幾個經典場面:1998年佐敦奪得第6隻冠軍指環,擺過羅素之後跳投的最後一擊;卡達在2000年全明星灌籃大賽的驚人表演;2001年總決賽第一戰加時,艾華遜(右)交叉運球急退跳投得手,再跨過倒地的對手路爾示威……球迷只要一討論這些球場歷史時刻,幾乎總會連帶提起他們當時腳上的球鞋;反之看見那幾對經典鞋款,亦會召喚起相關的回憶場面,兩者已難分難解。
現在經典籃球鞋復刻市場如此蓬勃,很大程度也是這現象所致,球迷意欲收藏的不止於球鞋的外觀設計,也是其象徵的歷史意義。這種現象到目前為止,似乎仍是籃球獨有,看似未有一項運動所使用的器具(球衣除外),能夠令球迷投放這麼深刻的感情和回憶。這差異何來,又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市場學課題。
喬靖夫
小說家+武道狂+籃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