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和平佔中發起人戴耀廷投稿《紐約時報》,文章以「What Next for Hong Kong?」(香港的下一步何去何從?)為題,呼籲結束佔領運動,形容繼續留守佔領區是「高風險低回報」,建議應重整力量,爭取更多人支持。他又認為雨傘運動並非一無所獲,形容能夠喚起年輕人一代政治覺醒,得到的已經比預期多。
不合作運動比堵路有效
戴在文章中稱讚佔領者在爭取真普選的雨傘運動中,展現了令人意外的堅韌,他歡迎有學生領袖正考慮結束佔領行動,因為他們已經疲憊不堪,但還是不願回家。
戴耀廷指,佔領運動已經漸漸失去民意支持,但這非市民不支持真普選,而是支持者質疑長時間佔領道路的成效;加上部份示威者偏離非暴力公民抗命的本意、警方暴力打壓,佔領已成「高風險低回報」的行為。
他認為是時候結束佔領,重新組織及思考新策略,走入社區傳遞真普選的重要性,爭取更多市民支持,透過拒絕交稅、延遲繳交公屋租金、立法會「拉布」等不合作運動堵塞政府運作,迫使政府回應訴求,比起堵塞道路來得有效。
戴又強調,退場不等於投降,雨傘運動令年輕一代政治覺醒,政府未來必須正視這一代人訴求,否則社會只會有更激烈行動的爆發。他相信只要能更有效地運用雨傘運動所得到力量,爭取更多人支持,真普選來臨之日並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