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市區重建局2011年根據《市區重建策略》推出舊樓業主主動提出重建的「需求主導」先導計劃。市建局董事會檢討後,決定大幅提高申請門檻,將原本每個項目只需67%業權就可申請重建,提高至80%業權;重建地盤總面積由最少400平方米,增至最少700平方米。
「需求主導」重建項目先導計劃自2011年推出至今,共開展10個項目,當中七宗成功重建,另有兩宗申請,因沒有足夠業權人接受收購而告吹,餘下一宗尚在處理中。市建局行政總監譚小瑩指,需求主導重建項目至今累計虧蝕約30億元。市建局今年4月成立專責委員會檢討「需求主導」及「中介服務」計劃,董事會接納檢討報告,決定修訂「需求主導」計劃。
地盤須大於700平方米
市建局將大幅提高「需求主導」申請門檻,每個重建項目由現時只需67%業權便可申請重建,提高至必須有80%業權;而重建地盤總面積由最少400平方米,增至最少700平方米;樓宇失修的狀況評分比例由30%增至50%;新修訂將於2015/16年度實施。譚小瑩否認提高申請門檻是要止蝕,指財政不是主要考慮因素,又指提高重建地盤面積可令重建後的實用率由現時約71%,增至80%。至於700平方米以下的舊樓業主,譚小瑩指可透過申請「中介服務」,尋求私人發展的可能性。
在九龍城一幢逾50年樓齡的舊樓,業主一直有意申請「需求主導」重建,但地盤面積不夠原定的400平方米,需與毗鄰大廈一齊申請。業主陳小姐指,現時申請門檻提高,「連申請嘅機會都冇,市建局都唔肯做,發展商點會肯做」,坦言重建希望幻滅。九龍城區議員潘志文認為,提高門檻只會拖延重建進度。
市建局也同時檢討「中介服務」計劃,決定擴大服務範圍,由現時只限住宅樓宇,擴展至商業樓宇和非工業區的工廈,協助有興趣業主集合業權出售重建,釋放重建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