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電爭拗】
環境局今年初「唱好」向內地南方電網購電,認為是輸入內地潔淨可再生能源途徑。但消委會報告反駁廣東生產核電和潔淨電力,不足應付內在需要,預計南網供港的電力由化石燃料產生,將污染出口廣東省,並指要有國家優惠政策,方可消除供應短缺和能源潔淨問題。有環團認為消委會作出現實評估。
港府今年初推出發電燃料組合諮詢,提出本地發電和南網購電方案,當局強調取態中立,但提出向內地購電,引起巨大爭議。報告指出政府有可能屬意一個較開放的市場,而提出兩項選擇並非實行能源政策的最佳平台,要求擴闊考慮範圍。報告又批評諮詢手法,指出首要檢討燃料組合,令問題分拆成獨立範疇,無法再化零為整,例如選擇燃料組合引申負擔能力及環保影響。
粵潔淨能源僅夠內需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指政府應通盤考慮,「睇能源組合唔只係訂一個比率就係答案,你係要睇能源可能來源同組合係點,先訂到比例,唔係純粹就咁A定係B」。能源諮詢委員會成員余遠騁指,通盤諮詢或太複雜,市民未必容易了解。但燃料組合諮詢的確缺乏重要資訊,例如各種組合只列出成本增加一倍,但欠缺對實際電價影響,令市民難以判斷。
報告引用國家統計局數據,核電和潔淨能源需求和供應相若,沒有多餘的發電量可供出口。若政府向內地購電,或會出現爭購電力。消委會競爭政策研究小組主席鄭建韓說:「潔淨能源境內僅僅夠,(輸港電力)好可能係燒煤,變相將環境污染出口廣東省。」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古偉牧指,消委會評估符合現實情況,他提醒要開放電力市場,不應只開放予單一源頭。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