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包致金早前形容雨傘運動中的佔領學生是香港的未來,另一名終院非常任法官賀輔明(Leonard Hoffmann)昨談到雨傘運動時表示,抗爭者及掌權者均未有逾越公民抗命的「遊戲規則」,抗爭活動並沒有損害香港法治。
賀輔明昨出席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的法治講座時,以20世紀英國婦女透過公民抗命爭取婦女投票權作例子,他表示:「在任何社會,都有公民抗命的立足空間。」
公民自首應該從輕發落
賀輔明補充,公民抗命的「遊戲規則」,是指抗爭者的行為避免構成破壞,而當權者及法庭在執行懲處時,亦會考慮抗爭者按良心而行的動機。賀輔明不認為現時任何一方已逾越了公民抗命的規則。
對於數十名曾參與雨傘運動的公民前日起自首,賀輔明同意,一旦他們被判有罪,應該從輕發落,認為這是傳統,因為自首的公民不是邪惡的人。
賀輔明自1998年出任香港終審法院法官,這位英籍法官在英國著名案例R v Jones(Margaret)案判詞中對公民抗命的原則,曾先後被佔中發起人之一戴耀廷及大律師公會引用。
他當時在判詞中亦有提及此公民抗命規則,並指出:「發自良知的公民抗命,有着悠久及光榮的傳統。那些因着信念認為法律及政府行為是不義而違法的人,歷史很多時候都證明他們是正確的……能包容這種抗爭或示威,是文明社會的印記。」
司法要確保人權受保障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亦於同日出席聖保羅中學畢業禮時談及法治問題,他指出,司法系統的終極目標,是確保基本人權得到保障,以及每個人的權利和其他人的權利受到尊重。
政制及內地事務官員一直拒絕正面回應《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CCPR)是否至今適用於香港選舉制度,馬道立則指,《基本法》亦有參考國際常規,ICCPR在香港至今仍然適用;公約保障的權力,包括市民享有投票權和參選權,同時有集會、言論、新聞和出版等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