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所有券商和研究機構都不看好經濟,卻全部看好股市。過往遙不可及的滬綜指4000點水平,現在竟已成為明年預測的「最低消費」。所看好的理由,不外是資金入市。不過,這些新入市資金其實大都來自槓桿借貸,目前仍源源不絕湧入,短期內掃上4000點可能輕而易舉。但一旦市況稍微調整,隨時會出現人踩人局面。A股大升後,投資者要做好市況會有更大震盪的心理準備。
目前滬股通、QFII等海外資金只是微不足道,社保、保險資金只在千億級別,無法撐起逼近萬億元的每日成交。入市資金,主要來自不斷攀升的孖展,目前餘額已超過8,000億元(人民幣.下同)。
更值得留意的是,內地近月興起的「傘形信託」,操作方式類似迷債,將基金持有人分級,高風險客戶可以有三倍槓桿,遠大於孖展的最高一倍,可以買ST股、細價股、創業板股。內地傳媒指,規模在11月內已急升至1,500億以上。
目前內地信託規模為13萬億元,銀行理財規模為15萬億元,只要有部份資金流入「傘形信託」,已經可以帶來巨額資金。但由這類天量槓桿資金帶動的市況,只會更加風高浪急。
記者:黃尹華
https://www.facebook.com/decode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