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四線作戰 把香港贏回來 - 李平

蘋論:四線作戰 把香港贏回來 - 李平

台灣朝野兩黨都在檢討「九合一」選舉結果所體現的民意、檢討太陽花學運的抗爭效應。馬英九請辭國民黨主席時承認,國民黨潰敗是因為「我們的改革還不夠快,我們還不能符合人民的期待」。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告誡黨員:「如果我們因為勝利,而忘記背後相應承擔的責任,人民給予我們的支持,也將隨時可能被收回。」但在香港,面對市民為爭取真普選而飽含血淚的抗爭,梁振英一再叫囂的是「任何抗爭都是徒勞的」。
改變台灣政黨心態的是民意,改變台灣政治格局的還是民意。同樣,要改變香港的政治生態,要改變香港政治人物的心態,維護香港的核心價值,只能靠民意,而不能等中共的恩賜。梁振英不是借鑑台灣的民主經驗重樹港府的管治權威,而是搬來中共的獨裁心態 、獨裁手法,逐漸把不同意見的市民、警隊、法官都推向與示威者對抗的前線,令香港原有的社會包容性、警隊執法的理性、司法的獨立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傷害。
台灣太陽花學運經過24日的努力,達到了讓立法院擱置批准兩岸服務貿易協定的目的,更引爆「九合一」選舉的藍綠大變天。而香港的雨傘運動,已經進入第69日,絲毫未能觸動中共及梁振英的神經,得到的回應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是不能夠亦不會修改的」、透過抗爭等行為「表達對政改的意見都是徒勞」。台港兩地民主運動的成效如此天差地別,現實的原因在於政治制度的不同,台灣公職人員普選制度讓朝野政黨都必須正面回應民意,而一黨專政的中共及其香港代言人梁振英則擅於「代表」民意、甚至踐踏民意。
但是,造成如此差別的根本原因仍在於民意基礎。由於沒有黨禁、報禁,由於有良好的法治傳統,香港市民對真普選的訴求遠不及當年台灣人抗爭時強烈,對香港自由、民主、法治等核心價值被蠶食表現如同溫水煮蛙。因此,對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落閘決定,梁振英政府原先試圖游說市民「袋住先」,即承認人大決定是有待改善的偽普選,但在雨傘運動被打壓後,梁振英近日已改口稱真普選就是落實人大決定。這明顯是中共及狼英認為民意可欺、可侮,準備硬銷原先只要市民「袋住先」的偽普選方案。更可怕的是,公眾輿論甚至泛民,對此都沒有作出反擊。
由此觀之,要讓「我要真普選」成為香港社會的共識,還有遙遠、坎坷的路要走。歷時兩個多月的佔領運動,新興的鳩嗚運動,不會因佔中三子的自首而結束;佔中三子的自首,更不是要結束爭取真普選的抗爭。借鑑民進黨「把台灣贏回來」的經驗,港人要爭取真普選、要把香港贏回來,不能拘泥於一時一地的抗爭。要推翻梁振英政府的偽普選方案,要為爭取真普選的早日到來引導民意、凝聚力量,現時有必要四線作戰:
一是法庭抗辯。佔中三子自首後,中共及親共輿論勢必掀起新一輪抹黑潮。因此,法庭抗辯不只要讓更多市民理解抗命初衷,更要喚醒市民維護司法獨立的意識,明白香港法治傳統與中共玩弄以法治國的差別。二是議會抗爭。泛民在推行不合作運動時,要平衡維護市民短期利益,更要確保足夠力量否決假普選方案,不要輕易搞辭職公投。三是社區宣導。民主、人權、法治在香港深入人心,要警惕的是中共及狼英的混淆黑白、溫水煮蛙。四是街頭抗爭。這是對抗獨裁政治必不可少的手段及過程,重要時日的大型遊行、靜坐及市民創意抗爭的結合,是讓當局正視民意必不可少的途徑。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