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估NAV達3,660億 一年半增225%萬達天價估值惹質疑

瑞銀估NAV達3,660億 一年半增225%
萬達天價估值惹質疑

【本報訊】內地最大商業地產商大連萬達昨開始上市前推介,大股東王健林能否重奪首富之位,將全靠萬達IPO叫價幾高。瑞銀預測萬達明年底淨資產值(NAV)最高達3,660億元(人民幣.下同),較集團截至今年6月底時的1,126億元,勁升225%。有基金經理質疑估值是「過於進取」。
記者:吳綺慧 孔雪茵

承銷商瑞銀認為,萬達2015年底NAV可達3,230億至3,660億元。另一承銷商瑞信則預期達3,060億至3,760億元水平。不過,據萬達初步招股文件顯示,集團截至去年底NAV只有1,139億元,今年6月底時亦僅得1,126億元。換言之,承銷團預計萬達資產價值在短短一年半間,可勁升172%至225%。

內地cap rate無準則

究竟是承銷團預測進取,抑或萬達NAV禾稈冚珍珠?關鍵是承銷團如何預測NAV。收租股NAV以預測租金收入除以資本回報率(Capitalization Rate,又稱Cap Rate)推算。有中資基金經理直指,cap rate最易「受操控」,因大陸收租物業cap rate無準則,「基本上任得估值師噏,一線城市有4至5厘,但分析員決定用2厘嚟估,佢過到自己就得」。
萬達有不少在建物業僅以成本價入賬,日後落成後估值,有機會為NAV增值,但中資基金經理提醒,要留意物業所在地點,「如果喺二、三線城市,估值應該冇乜大升空間」。另一基金經理表示,儘管近日內地減息,內房股正當炒,但亦未必會認購萬達:「炒現有的股份都得,市場仲有好多選擇」。
瑞銀預測,萬達未來三年可出租零售面積會大增116%,核心盈利年複合增長率(CAGR)為19%。以較NAV折讓40%計,萬達上市後估值應介乎1,920億至2,180億元(即約2,360億至2,680億港元)。萬達暫未披露具體的發行規模。早前市場消息指,萬達擬集資50億至60億美元(約390億至468億港元)。

承銷商多上市前托價

事實上,承銷商在上市前托高估值,然後再隨市況調整作價,以營造「抵買」效果,為近年投行推銷新股的一貫手法。經典例子有2011年上市的周大福(1929),當年券商估其翌年盈利可達100億港元,唯周大福上市一個月,券商即削盈利預測,而周大福至今表現仍未達目標。另外,今年上市的萬洲(288),在上市後首個季度業績亦已大幅遜於市場預期。
萬達今次上市進程非常趕急,下周一(8日)即開展路演,下周三(10日)公開招股,並趕在22日聖誕收爐前掛牌。如萬達最終上市成功,是自2011年嘉能可(805)以來,近三年集資額最高的新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