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內地經濟政策的重頭戲。去年12月初的會議,首次將「防控債務風險」,列為經濟工作主要任務。
其後中央接連下發文件,要求「去槓桿」,大力收水,滬綜指其後在一個月內,由2300點跌至2000點水平。
自今年下半年中央放水以來,資金推動A股節節攀高。即將在12月9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否明確延續放水政策,還是重提之前強調的「去槓桿」,將是影響A股後市的最重要因素。
以目前形勢判斷,政策面似乎對股市有利。下半年以來,中央已極少提及「去槓桿」,取而代之的,是PSL、MLF、SLO等放水,以及最近的突然減息。股市在短時間內大升,配以急升的孖展借貸,更有券商不斷鼓吹「賣樓入市」,其實這些並非市場健康現象,一旦冧市,將衝擊社會穩定。一向重視維穩,又慣於對股市指指點點的官媒喉舌,至今仍沒有警示風險,本身已經不尋常,顯示中央希望盡量維持目前升勢。
有分析指,滬綜指從2000點上漲到4000點,A股流通市值將增加2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由此釋放的財富效應和居民消費潛力在4萬億元以上。「新四萬億」可以有效對沖樓市下滑和經濟放緩的負面效應。
另外,股市保持暢旺,亦有利明年更多中資上市,推進國企改革。
不過,削債和經濟結構改革,是三中全會所定大方向。如果中央再以放水、催谷資產泡沫方式救市,將重蹈2007年及2008年的覆轍。
中央如何取捨,能否在放水救市和結構改革之間取得平衡,將是外界關注今年經濟工作會議的重點。
記者:黃尹華